稻草全量还田小麦配套措施

发布日期:2017-12-26 18:59

东海县有近80万亩稻茬小麦,近几年在实行水稻秸秆全量还田的实践过程中暴露出一些问题,即秸秆还田的小麦容易出现抗寒、抗旱、耐涝性差,影响产量的进一步提高,主要原因是秸秆处理的方法不合理、还草措施不到位,以及没有适应秸秆全量还田小麦的配套栽培技术。通过改变还草方法、提高耕播质量、合理调控肥水、强化播后管理等配套措施,可以较好地解决上述问题,使其达到既培肥地力,又实现小麦高产稳产。

把好水稻收割关使用带碎草、匀草装置的收割机,留茬高度在15厘米以下,碎草长度在5厘米以下,并铺撒均匀,田头地边因收割机转弯、掉头、停顿等原因形成抛草不匀的要在收后人工匀草。

适墒还田土壤墒情对还草质量影响很大,一般土壤偏干有利于草还田,在田间湿度过大、土壤黏烂状态下,不但机械还田质量差,而且作业难度大、油耗高。要做好水稻后期的水浆管理,适时断水,一般沙壤土在收割前10天断水,黏土地在收割前15天断水,使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60%~85%。

提高还草质量采用2次旋耕作业方式。使用动力充足的大型拖拉机,配反旋旋耕机耕耙,增加耕作和埋草深度,使秸秆在耕作层分布均匀,耕作时反旋耙要放在高档,拖拉机行走要放在慢档。旋耕深度18~20厘米,旋耕后适当镇压,沉实土壤,达到上虚下实、田面平整。

提高播种质量还草后采用免耕机浅旋耕条播或撒播,条播的播种机最好采用圆盘型耩腿,可避免堵塞耩眼造成缺苗断垄,使播种深浅一致(2~3厘米)、落籽均匀。使用带常规耩腿的播种机耩腿不可入土,以免秸秆堵塞耩眼,靠前置式旋耕机抛土盖种,覆土厚约2厘米。

加强播后镇压一般常规播种机自带的镇压器镇压强度不够,因此播后一定要镇压,可机械镇压或人工镇压。土壤墒情适宜或偏干时立即镇压,土壤偏烂时应在表土稍干后镇压,做到圧干不压湿。

提高开沟质量秸秆还田小麦要求适当浅播,但浅播后难免出现露籽。要提高开沟质量,适当增加开沟密度,利用沟土覆盖防露籽。

增氮前移秸秆在前期腐烂过程中需要从土壤中吸收一定量的氮素,秸秆还田小麦基苗肥要适量增施氮肥。

足墒播种墒情不足的地块,要在播后浇灌齐苗水,防止小麦出苗后根系被架空或出不了苗。

播量适当增加虽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还田质量,但毕竟有大量秸秆保留在耕作层,耕播质量仍然比无秸秆田块差,出苗率相对较低,每亩播种量要增加2.5公斤左右,以确保足够的基本苗。当地稻茬小麦的适宜播期在10月10—25日,适期内偏早播种的每亩基本苗12万,适期播种的每亩基本苗16万~20万,适期偏晚播种的每亩基本苗21万~25万,迟于适播下限的每晚播1天每亩增加基本苗0.5万,最高每亩不超过35万。

适时浇好封冻水和返青水秸秆腐解需要大量的水,土壤水分不足时,不仅秸秆腐解受影响,还会与小麦争水。“大雪”前后要及时浇封冻水,年后要早浇返青水,以满足麦苗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