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害大白菜软腐病

发布日期:2017-12-24 22:50

大白菜软腐病是大白菜上三大主要病害之一,流行年份可造成减产50%以上,自幼芽期到贮运期均能发病,大多是在包心末期。该病除危害十字花科蔬菜外,还经常引起马铃薯、番茄、辣椒、洋葱、黄瓜、莴苣、芹菜等多种蔬菜的软腐。

症状本病田间多始见于包心期,在采收后贮藏期可继续扩展而造成烂窖,病部初呈水渍状半透明,后转呈灰白色,表皮稍下陷,其上渗出污白色细菌粘液(菌脓),内部组织除维管束外则完全腐烂,并散发恶臭味。症状因受病部位和环境条件的不同而稍有差异,常见症状类型有3种。

基腐型植株基部腐烂,外叶萎垂贴地,包球暴露,稍触动即全株倒地,北方菜农俗称之为脱大挂。

心腐型植株从顶部向下或从基部向上腐烂,北方菜农俗称之为烂疙瘩或烂葫芦。

叶焦型植株外叶叶缘焦枯,病叶迅速失水干枯呈薄纸状,北方菜农俗称之为烧边。

病原胡萝卜欧氏杆状细菌胡萝卜软腐致病型Erwiniacarotovorasubsp.carotovora(Jones)Bergeyeta1.,属细菌。细菌菌体短杆状,周生2-8根鞭毛,无荚膜,不产生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病菌在4-39℃范围内均可生长,25-30℃最适,50℃经10分钟致死。培养基上菌落灰白色,圆形或不定形,边缘齐整明晰,稍带荧光性。

发病特点病原细菌主要随病残组织遗落在土中营腐生生活。病土、病肥、遗落窖内的病残组织(在北方地区)、田间感病寄主、带菌的昆虫(如甘蓝蝇等),甚至粘有病菌的运输工具和农具,都可成为本病的初侵染来源。病菌借风雨、灌溉水及昆虫(跳甲、小菜蛾、菜青虫等)活动而传播,从伤口侵入致病。病菌产生的果胶酶能分解寄主细胞的中胶层,致组织崩解而产生软腐症状;还能分解寄主组织的蛋白质,形成硫化氢而散发恶臭。

病菌发育适温为25-30℃,要求高湿度,不耐干燥和日晒。任何影响寄主伤口的形成、愈合和有利病原细菌及昆虫活动的高温多湿(南方)或低温多雨(北方)天气条件,皆有利于本病发生流行,南风天气烂菜多。连作地、低洼排水不良地、漫灌或串灌地、施用未腐熟堆肥地易发病。品种间抗病性与植株生育期、株型、色泽、组织愈伤能力等有密切关系。一般疏心直茼型(外叶直立,垄间通风良好)比包心圆茼型(外叶贴地,垄间通透性差)的抗病;青帮比白帮的抗病。在近年国内推介的近60个大白菜品种中,对软腐病表现高抗的有:绿宝、北京106(北京);豫白l号、豫白4号(河南);秦白3号(陕西)等。一般抗病毒病和抗霜霉病的品种也抗软腐病。

防治方法

(1)因地制宜选育和选用抗病品种。

一般选用疏心直茼型(外叶直立,垄间通风良好)青帮的抗病品种,如绿宝、北京106(北京);豫白l号、豫白4号(河南);秦白3号(陕西)等。

(2)合理轮作。重病地与不易发病蔬菜进行2年以上轮作,勿与同科或茄瓜地连作,间种葱蒜作物。

(3)加强栽培管理。

采用高畦种植,合理密植,适时灌溉,防止田间湿度过大;灌水要浅灌、勤灌,严禁大水漫灌;科学施肥,使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避免偏施氮肥,提高植株抗病力;增施石灰,调节土壤酸碱度;发现病株及时挖出,并植穴及周围撒石灰消毒。

(4)种子处理。

苗期及定植后淋药预防(播前用丰灵50-100g拌种子150g,或按种子量1%-1.5%农抗751拌种)。苗期及定植成活后淋丰灵300-500倍液1-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