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酶法加工玉米面焦糖色

发布日期:2017-12-23 20:07

利用碎米、玉米面、红薯、马铃薯、木薯等原料酿制成饴糖,将饴糖酿造成的焦糖色素,是酱油厂、醋厂、酱类、酱类调味产品及部分饮品、食品厂必不可少的原料。本文以玉米面为例,介绍四川青神县翠微酿造厂用杂粮加工焦糖色的工艺技术。

1.工艺流程:玉米→粉碎→蒸煮→液化→糖化→过滤→糖汁→浓缩→饴糖→熬糖色→糖糟

2.备料:α-淀粉酶制剂和β-糖化酶制剂(市级食品添加剂商店有售),麦芽乳汁;120目细密的过滤口袋2个;修建大、中号锅灶和大、小号水缸各2个;准备好波美计、200℃的温度计、pH试纸等。过滤缸能盛装下过滤口袋,缸底部留一小孔,缸底小孔上放过滤甄箅,上放棕垫,供插塑料管放糖汁用。选优质玉米,粉碎细度为70~80目。

3.蒸煮液化:把100千克玉米面放入锅中,加水并用稀碱水调pH值为6.2~6.4至200千克,搅匀后用小火慢慢加温至30℃。将无水氯化钙300克放入玉米糊内搅匀,每克原料加入10单位α-淀粉酶制剂。再将400克α-淀粉酶制剂用30℃水化成糊状,静置20分钟后入锅,不停地搅拌熬至开锅。加入酶制剂后,锅中的糊越来越发散。如果粘成团,则为酶制剂加得少或失效。初学者在加酶制剂时,可适当多加些,从加入酶制剂至开锅煮熬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否则酶制剂起不到糖化作用。将煮好的玉米面料转入液化缸内,边加冷水边测温度。当温度降至75℃时,加入α-淀粉酶制剂400克成浆8%(用30℃水化开),倒入缸内搅匀,液化30~60分钟。

4.糖化过滤:继续液化后降温至55~63℃,分两次加入β-糖化酶制剂,每克原料用10单位酶制剂100~150克或麦芽浆6%搅拌,糖化6~8小时。糖化液面上开始蠕动翻花并逐渐变清,糖化至碘液化检验不呈蓝色为止。将糖化后的混合液加温至80~100℃时转入过滤口袋内,加40千克80℃热水,加压过滤头道糖汁,往糖糟内加20千克80℃热水搅拌过滤二道糖汁,加少量开水搓、捏、挤、压、过滤第三道糖汁。

5.浓缩成糖:糖汁全部滤出后,把糟子移作制醋:将头二道糖汁混合(第三道糖汁作为下次糖汁过滤或浸泡麸皮原料的头道水),倒入已涂大油的热锅内,急火加热2小时,糖汁逐渐变稠。当翻滚的糖汁呈鱼鳞状时,改为慢火,并注意边熬边搅拌,防止溢锅。当糖液熬至挑沾起能滴成16~19厘米长的丝状时,表明浓度已达35度。

6.熬焦糖色:给糖液补充开水,烧开半小时,用稀碱水调pH值于4以上。先用武火,不断搅拌以防糊锅,熬至20分钟后改用慢火熬20小时。至锅内可见明显大气泡,并能搓成丸状时加入10%的碱水(若为醋用糖色,加冰醋酸)调至能拉成丝,再加水烧开(成100℃),最后加盐去杂味。糖浓度达41~47度,锅内焦糖由白烟转青烟,焦糖无甜味时加总重0.1%的苯甲酸钠即可长期保存。成品焦糖的特征是乌黑发亮连丝状,取一小勺放在14波美度的食盐水中看是否变硬,不变硬则继续加热。直至放入盐水中能变硬时,表明糖色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