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细菌性褐斑病防治方法

发布日期:2017-12-20 20:11

一、发生及危害

细菌性褐斑病又称细菌性鞘腐病,病原菌属细菌,是我国东北福区的重要病害。

二、病状识别

水稻细菌性褐斑病危害叶片、叶鞘、茎、节、穗、枝梗和谷粒。叶片染病,初为褐色水温状小斑,后扩大为纺锤形或不规则形赤褐色条斑,边缘出现黄晕,病斑中心灰褐色,病斑常融合成大条斑,使叶片局部坏死,不见菌脓。叶鞘受害,多发生在幼穗抽出前的穗包上,病斑赤褐,短条状,后融合成水渍状不规则大斑,后期中央灰褐色,组织坏死。剥开叶鞘,茎上有黑褐色条斑,剑叶发病严重时抽不出穗。穗轴、颖壳等受害,产生近圆形褐色的斑,严重时整个颖壳变褐,并深入米粒,谷粒病斑易与水稻胡麻叶斑病混淆,镜检可见切口处有大量菌脓溢出。

三、发病气象条件

7-8月份天气阴冷,再加上大风,尤其暴风雨使稻株叶片多伤,可加重病情。

四、药剂防治

1、25%叶枯灵可湿性粉剂,每公顷2550-5100克,加水喷雾。

2、14%胶胺铜水剂,每公顷1875-2550毫升,加水喷雾。

3、10%氯霉素可湿性粉剂,每公顷900-1050克,加水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