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棉花管理严防烂铃

发布日期:2017-12-20 11:22

由于暑夏阴雨天气较多,尤以8月中旬到9月中旬的天气最为关键。一般秋雨早、多,烂铃率高。阴雨多,日照少,气温低导致棉株生理机能减退,开裂期推迟,有利病菌的侵入和繁殖,铃病发生重。遇雨铃内积水,病菌更容易传播侵入,加重烂铃的发生。

病害。引起烂铃的病害有两大类:一是病菌直接侵染健康无伤的棉铃,如疫病、炭疽病、角斑病等。其中疫病病菌可以直接侵入铃缝处引起烂铃病。二是病菌侵染已受害的棉铃即从伤口侵入而引起棉铃病害的发生,如红腐病、红粉病、软腐病等。一般第1果枝到第5果枝上的棉铃易发病,第5果枝以上的棉铃发病轻。这是因为病原菌生存在地表,下部果枝接近地表,雨水飞溅病菌土沾到棉铃上,造成病菌侵染引起烂铃。

虫害。由于虫害近几年发生严重,造成棉铃受伤,如棉铃虫、红铃虫、棉盲蝽等为害,受害棉铃形成的孔洞遇雨会使病菌侵入,传播和繁殖,导致烂铃的发生。

棉农投入氮肥施用量过多,种植密度过大田间荫蔽,管理粗放,特别是棉株疯长的棉田田间湿度大、通风透光不良,也会造成病菌的繁殖侵入,烂铃发生偏重。

防治措施:

1.精细整枝、及时化控。搞好整枝和推株并垄。搞好棉花中后期的整枝是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田间湿度,控制烂铃的有效措施。对长势郁蔽棉田,及时采取打边心、去赘芽、剪空枝、打老叶、推株并垄及拔除空棵等措施来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控制烂铃发生发展。密度大的棉田在秋雨多时,推株并垄2-3次,可有效降低田间湿度,控制旺长和烂铃发展,促进吐絮成熟。及时化学调控适时喷施植物生长调节剂如助壮素、缩节胺,控制棉花株高,防止棉花旺长,塑造棉株成“宝塔形”,达到下封上不封,通风透光,减轻铃病的发生。

2.及早做好棉田排水防涝。在雨季来临之前,及早疏通排水,做到大雨过后田内无积水,无涝害发生。连绵秋雨,即便田间不出现积水,也会造成田间湿度过大,光照不足,导致烂铃发生。要在棉花开花后,注意分期进行培土,是预防棉株倒伏,防止雨后田间积水,降低田间湿度,控制病菌繁衍,减少烂铃发生的一项有效措施。

3.加强病虫害防治。棉花烂铃中60%以上是由病虫害引起的,重点防治棉铃虫、红铃虫等钻蛀性害虫,以减少伤口,避免病菌侵染等危害,可喷施功夫、高效氯氰菊酯、灭多威等杀虫剂防治害虫。另外注意在烂铃发生初期及时喷药防治,如果烂铃发生较重时再喷药,防治效果就会很差。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10%的世高水分散粒剂1000倍,对准棉株中下部的青铃细致周到地喷洒,每间隔6-8天再喷洒一次,连喷2-3次。注意喷药之前,先将吐絮棉铃采摘,以免因喷洒药液而降低棉花纤维质量。

4.及早采摘烂铃。在烂铃发生期间及时深入棉田仔细查看,对已发生或即将发生烂铃的要及时抢摘,并带出田外,以减少病源。将采摘下的棉铃用1%乙烯利溶液浸蘸后再晾晒,能促进棉铃迅速开裂,改善纤维品质。同时对烂铃及时剥开、晒干、分收,可减少烂铃的产量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