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小麦播前准备

发布日期:2017-12-17 19:13

一精细整地

小麦的根系比较发达,其中70%集中在距地表10-30厘米的耕层内,播前做好精细整地工作,对于促进小麦根系的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整地提出的质量要求应是:深、细、透、实、平。

深:就是在原有基础上逐年加深耕作层,要求深度一般为20-27厘米。不宜一次耕得太深,以免翻出大量生土,不利当年增产。深耕可以加厚活土层,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促进根系的发育。实践证明:深耕的作用是有后效的,所以一般麦田可三年深耕一次,其余二年进行浅耕,深度16-20厘米即可。

细:“小麦不怕草,就怕坷拉咬。”农谚说明小麦幼芽顶土能力较弱,在坷垃底下,会出现芽干现象,易造成缺苗断垄,冬季因麦根透风而遭受冻害。所以耕地后必须把土块耙碎、耙细,保证没有明暗坷垃,才能有利于麦苗正常生长。

透:就是要求耕透、耙透。做到不漏耕、不漏耙。把麦田整的均匀一致,有利于小麦均衡增产。

平:就是耕前粗平,耕后复平,做畦后细平,使耕层深浅一致:才能保证浇水均匀,用水经济,播种深浅一致,出苗整齐。一般麦田坡降要求不超过0.3%,畦内起伏不超过3厘米。

实:就是表土细碎,下无架空暗垡,达到上虚下实。如果土壤不实,就会造成播种深度不一,出苗不齐,容易跑墒,不利于扎根,冬天易受冻害。所以对过于疏松的麦田,应进行播前镇压或浇塌墒水。

二、氮、磷配合三肥坐底

近年来,许多典型经验证明:小麦施肥实行粗、细结合,氮、磷配合,采用粗肥、氮肥、磷肥“三肥坐底”的方法,是一项显著的增产措施,也是培育冬前壮苗的有效手段。增施有机肥料,可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结构,是建设稳产、高产农田的根本途径之一。因此,要本着“粗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通过各种途径,广辟肥源,为麦田备足底肥。氮素化肥底施是科技人员通过试验和从群众的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个提高肥效、培育壮苗的好办法。一般重施底化肥(特别是碳酸氢铵)的麦田,要比在年后追施同等肥量的麦田苗期生长快、长势壮,越冬死苗少、成穗率高、增产显著。而且方法简便,还能弥补碳酸氢铵挥发性强、容易散失肥效和追肥不便的缺点。一般保肥能力强的粘质土壤,可将全生育期氮肥总量的一半以上坐底施用;保肥能力较差的沙质土壤适当少些,约占全期氮肥总量的40%左右坐底为宜。增施磷肥是小麦生产上的一项新的增产措施,特别是贫磷土壤,用磷肥突破,氮、磷配合的办法,增产效果十分明显。根据大量试验证明,一般亩产500公斤以上的麦田,需施优质土杂肥5000公斤以上,标准氮、磷肥各50公斤,硫酸钾10公斤左右。

三、造好底墒足墒下种

水分是种子发芽、出苗的必要条件。小麦种子必须吸收相当于本身重量45%左右的水分才能发芽。水分不足,往往成为影响出苗和提高小麦产量的主要限制因素。所以足墒下种是确保苗全苗壮的重要措施。浇足底墒水,不仅能满足小麦出苗和苗期的生长需要,而且为中、后期生长奠定良好的基础。一般认为,沙土地含水量若小于15-16%;二性土含水量小于17-18%;粘土地含水量小于20%,都应在浇足底墒水后播种。浇水方法可以采取带茬洇地(即耕前浇水),有条件的最好在耕地整平后浇塌墒水,一般每亩浇水50-60立方米。在没有浇底墒水的地区,一方面要多保蓄伏雨、秋雨,防旱蓄墒;一方面要快收快耕不晾茬,随耕随耙不晾垡,抢墒播种,尽量适时播种,提高播种质量,确保苗全、齐、匀、壮。

四、选用优良品种

种子是高产、优质、高效的内因。及时更新和更换良种,实行品种合理布局和搭配,搞好区域化种植,良种良法配套都能在生产上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五、做好种子处理工作

1、精选种子:用筛选的方法,选出充实饱满的种子。这样的种子生活力强,出苗快,分蘖早,根系发达,麦苗茁壮,

2、晒种:播前晒种2-3天,可促进种子后熟,使出苗快而整齐,

3、拌种:药剂拌种对防治地下害虫(蝼蛄、蛴螬、金针虫等)效果良好。方法如下:用50%1605乳油1公斤对水100公斤,拌麦种1000公斤,主治蝼蛄。或75%辛硫磷乳油1公斤对水150公斤,拌麦种1500公斤,可防治蝼蛄和蛴螬等。缺磷的麦田可结合药剂拌种加磷酸二氢钾2公斤,再拌1000公斤麦种,有促进根系和分蘖生长的作用。

在黑穗病(俗称黑疽)严重的地区,必须在拌种前先进行石灰水浸种,方法是用生石灰1千克加水100公斤,浸种60公斤。一般浸种2-3天,浸种后晾干再拌种待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