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整地翻耕
新植或多代蕉园需要翻耕土壤(整地),目的是将下部的紧实土层破坏,使之变为疏松细碎的耕作层,这增加了土壤的孔隙度,有利于接纳和贮存水分,使土壤的通气性增加,为香蕉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此外,将杂草种子、地下根茎、病菌孢子、害虫卵块等埋入深土层,抑制其生长繁育,也是整地翻耕的独特作用。整地需要结合土壤情况来定,对土块大的来说在翻耕后还需要用旋耕机进行初步打碎土壤。需要注意的是,随着香蕉枯萎病的发展,为了减缓传播感染速度,翻耕在生产上要谨慎使用,尤其是已经发现的黄叶病病区不要再大量的扰动土壤。
2、起垄开行
在起垄沟下种植是香蕉较为普通选择的种植模式,这样有利于多代种植时从垄上回土培蕉头,同时垄下土壤紧实,香蕉垂直根系下扎,有助于抵抗风的影响。如果是水田或者地下水位较高的平地,可以采用一畦双行模式,香蕉种于垄上,防止洪涝等造成水分浸泡根系。起垄开行一般用专门的机械操作,蕉园行距大约为2.6m。
起垄时要结合地形情况,针对坡地,起垄的方向应与坡向垂直,防治水土流失。
3、放底肥
在香蕉种植中施放底肥同样是非常必要的工作。香蕉的底肥主要是指有机肥、化肥和一些防治土壤病虫害的农药颗粒剂。有机肥对香蕉生长来说必不可少,无论对产量还是品质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有机肥的种类很多,有的用专业公司生产的生物有机肥,有的甩鸡粪和植物秸杆等堆沤腐熟,大概用量为5~10千克/株不等。施用化脃对香蕉苗期的生长很重要,尤其是磷肥能促进香一蕉根系的生长发育,施用量一般为0.25千克/株。除了有机肥和化肥外,有的防治地下虫害的农药也以颗粒剂的形式与肥料混匀撒施,这能有效地防治地病虫。
4、碎土混匀
碎土混匀是指将起垄后垄底的大土块打碎,并让底肥与土壤充分搅拌混合,增加其接触面积和作用范围,为香蕉根系的生长创造适宜的环境。在生产上,常用机械或牛进行碎土。机械覆盖范围广,速度快,每行一次即完成要求;用耕牛作业,因犁头太窄,常需要来回3次才能完成,而且其混匀及碎土的质量不好,主要是用犁头将两边的土壤覆盖有机肥,其速度和效果均不如机械。
5、开坑
开坑是为香蕉移栽挖穴,相当于是定每株香蕉准备移栽的位置。为了提高效率,种植户将挖的前一个穴作为下一个穴的起点,用固定长度的竹竿来衡量,这样可保证相同的株距。这个距离取决于栽培密度,密度越大,距离越近。栽培密度又与光照等自然资源息息相关,在海南和广东光照资源丰富,每亩的种植株数可达到180株,在广西一般为120~130株,因此株间距约1.97米。
6、铺设滴灌管道
在开坑完成后就将铺设滴灌带,滴灌带尽量铺平拉直,不然会造成材料的浪费。在坡上的滴灌带应靠近上端位置(移栽的香蕉应在滴灌带下侧),水肥才能更充分地被香蕉根系利用。
7、定植
香蕉的定植有两种材料,一是组培苗,二是吸芽苗,选用组培苗。将培育好的大杯苗袋子撕开,切忌不要松动原状营养土,以增加其成活率。将带营养土的苗小心放入事先开好的坑里面,用周围或者垄上的土回填压实。
8、淋定根水
在香蕉栽种完毕后,应浇足定根水(移栽后浇第一次水)。香蕉的定根水很重要,因为初栽土壤没有完全沉实,土壤中有很多空隙,只有将水浇透后,香蕉根系才能与土壤快速充分结合,使其适应期大大缩短,短时间内就能恢复生长,对香蕉缓苗期非常有利。一般在栽种前就可以用滴灌滴水1个小时,栽后再滴水2个小时,具体情况结合土壤的干湿来调整。
9、盖地膜
在栽完香蕉后,无论是秋蕉还是春蕉,一般会尽早地盖地膜(如8月份栽种,因温度高,需要在9月中下旬再盖膜),其主要作用是增温保温、保水保墒和除杂草等作用。对春蕉来说,在夏季6月中下旬因温度较高,需要及时揭开地膜;对秋蕉而言,因除芽和放干肥等工作,在翌年3月份开始揭地膜。盖地膜时要注意盖严实,可以用土块压在薄膜上,香蕉穿孔的地方用土盖严,才能起到更好的效果。
10、盖天膜
为了防止霜冻或者冻雨等极端天气对香蕉造成寒害,一般秋植一代香蕉会用小竹条和塑料膜搭建小拱棚,俗称“盖天膜”,膜内温度在低温下较室外高3~5度,能有效降低低温造成的不利影响。虽然生产成本上有所增加,遇暖冬时效果也不是特别明显,但当温度下降到一定程度,其效果将非常明显。值得注意的是,有时天气回暖,会造成膜内温度过高,所以,在拱棚两端开洞或在膜上打洞,有利于空气流通。
11、喷药防病虫
无论是3月份移栽的春蕉,还是9月份栽种的秋蕉,此阶段正是蚜虫、红蝴蛛和网蝽的爆发期,容易使香蕉感染束顶病和花叶心腐病等,所以在移栽后需要喷药进行防治。
12、补苗
移栽的香蕉并不能保证百分之百地成活,所以要加强地头巡视,将已经死了或者长势很弱的香蕉及时用新苗替换,再浇定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