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炭疽病的防治

发布日期:2017-12-04 21:47

葡萄炭疽病又名晚腐病,在我国各葡萄产区发生较为普遍。为害果实较重;在南方高温多雨的地区,早春也可引起葡萄花穗腐烂。

症状

花穗腐烂:葡萄在花穗期很易感染炭疽病。受炭疽病菌侵染的花穗自花顶端小花开始,顺着花穗轴、小花、小花梗初变为淡褐色湿润状,逐渐变为黑褐色腐烂,有的是整穗腐烂,有时间有几朵小花不腐烂。腐烂的小花受振动易脱落。

果腐:果实受侵染,一般转色成熟期才陆续表现症状。病斑多见于果实的中下部,初为圆形或不规则形,水渍状,淡褐或紫色小斑点,以后病斑逐渐扩大,直径可达8~15毫米,并转变为黑褐色或黑色,果皮腐烂并明显凹陷,边缘皱缩呈轮纹状。病、健组织交界处有僵硬感。空气潮湿时,病斑上可见到橙红色粘稠状小点,此为病菌的分生孢子团。后期,在粉红色的分生孢子团之间或其周围偶尔可见到灰青色的一些小粒点,此为病菌的有性阶段子囊壳。发病严重时,病斑可扩展至半个以至整个果面,或数个病斑相联引起果实腐烂。腐烂的病果易脱落。

果枝、穗轴、叶柄及嫩梢:受侵染后,产生深褐色至黑色的椭圆形或不规则短条状的凹陷病斑,空气潮湿时,病斑上亦可见到粉红色的分生孢子团。果梗、穗轴受害严重时,可影响果穗生长以至果粒干缩。

叶片:受害多在叶缘部位产生近圆形或长圆形暗褐色病斑,直径约2~3厘米。空气潮湿时,病斑上亦长出粉红色的分生孢子团。

侵染循环

葡萄炭疽病菌有潜伏侵染的特性.当病菌侵入绿色部分后即潜状、滞育、不扩展,直到寄主衰弱后,病菌重新活动而扩展。所以病菌主要以菌丝体

在一年生枝蔓表层组织及病果上越冬,或在叶痕、穗梗及节部等处越冬。翌春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大量分生孢子,通过风雨、昆虫传到果穗上,引起初次侵染。

熟果含酸量少,含糖量增加,适宜病菌发育,潜育期短。所以一般年份,病害从6月中下旬开始发生,以后逐渐增多,7、8月间果实成熟时,病害进入盛发期。

一年生枝蔓上潜伏带菌的病部,越冬后于第二年环境条件适宜时产生分生孢子。它在完成初侵染后,随着蔓的加粗与病皮一起脱落,而新的越冬部位,又在当年生蔓上形成,这就是该病菌在葡萄上每出现的新旧越冬场所的交替现象。二年生蔓的皮脱落后即不带菌,老蔓也不带菌。

发病条件

1、气象条件:病菌产生孢子需要一定的温度和雨量。孢子产生最适温度为28~30℃,在上述温度下经24小时即出现孢子堆;15℃以下也可产生孢子,但所需时间较长。至于产生孢子时的雨量,以沾湿病组织为度。所以,夏季多雨,发病常严重。

2、栽培管理:果园排水不良,架式过低,蔓叶过密,通风透光不良等环境条件,都有利于发病。

防治方法

1、搞好清园工作:结合修剪清除留在植株上的副梢、穗梗、僵果、卷须等,并把落于地面的果穗、残蔓、枯叶等彻底清除,集中烧毁,以减少果园内病菌来源。

2、加强栽培管理:生长期要及时摘心,及时绑蔓,使果园通风透光良好,以减轻发病。同时须及时摘除副梢,防止树冠过于郁闭,不利于病害的发生和蔓延。注意合理施肥,氮、磷、钾三要素应适当配合,要增施钾肥,以提高植株的抗病力。雨后要搞好果园的排水工作,防止园内积水。

此外,对一些高度感病品种或严重发病的地区,可以在幼果期采用套袋方法防病。

喷药保护

葡萄生长期喷药,以在果园中初次出现孢子时,即于3~5天内开始喷第一次药,以后每隔15天左右喷一次,连续喷3~5次。在葡萄采收前半个月应停止喷药。防治葡萄炭疽病的药剂,以小溴菌腈·炭特灵200g兑水300斤或大溴菌腈·炭特灵500g兑水750斤或绿光·苯醚甲环唑50g兑水60~90斤水或默赛喜奥·苯甲·嘧菌酯10ml兑水30斤或多抗霉素B4g兑30斤水,为了提高药液的粘着性能,可加入特效渗展剂或其他粘着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