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树断枝菌核病防控应急技术措施

发布日期:2017-12-02 01:34

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桑树病虫防控科学家

吴福安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河池综合试验站站长

廖先谋

近来,宜州蚕区出现了生长旺盛、80~120㎝高的“伦40”三倍体嫁接桑大面积树体倒伏发病,经初步诊断该病害为“桑树断梢菌核病”或“桑树断枝菌核病”。为了控制该病进一步加剧,特提出以下应急方案。

一、“桑树断梢菌核病”主要症状

“桑树断梢菌核病”主要发生在桑树春发新梢(枝)基部2~3㎝处,当桑椹感染桑椹小粒型菌核病,果柄逐渐变成黑褐色时,靠近果柄的新梢基部皮层病原菌由内向外侵染,逐渐在外部呈现黑色斑点,再变为块斑,渐渐扩展为周斑,斑长约1~4cm,淡灰褐色,表皮纵裂。病枝病变部位常着生有白桑果。感病桑果菌核初形成时,剖开新梢皮层,其韧皮部与木质部表面均变为黄褐色。发病轻的新梢,病斑处产生愈伤组织,呈灰褐色龟裂状的疖瘤,枝梢继续生长,对桑叶产量和质量影响不大。发病重的新梢(枝),病斑干腐向内凹陷,造成环缢,病斑的木质部及皮层大部分纤维组织坏死,失去输导作用,韧度减退,遇风雨天气、采叶触动或在自然重力的作用下,枝条极易折断,少部分病枝直接断离树体,但大多数枝条断后仍有少量木质部和树体相连,倒挂树上,桑叶仍能保持一定时间的绿色,但最终整枝桑叶枯死,严重影响桑产叶量。

二、病原及发病规律

该病病原是桑小粒型菌核病菌(真菌),属子囊菌亚门,核盘属。病原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夏越冬,当春天气温回暖达到15℃以上时,菌核长出子囊盘,子囊盘散发出来的子囊孢子是初次侵染源,在广西发病高峰在3月上旬~4月下旬,桑园地下水位高,桑树种植密度大,偏施氮肥及遇阴雨潮湿气候时发病严重。桑果小粒型菌核病的发生,必然引起桑树断梢菌核病发生。湖桑、农桑、伦教40等嫁接桑树品种易发病,实生桑少发病。当气温达到25℃以上时,此病受到抑制发生少。

三、防治方法

(一)选栽抗病品种:易感病的桑园种植品种宜选择广西的“桑特优2号”、“桂桑优62”、“桂桑优12”等杂交桑。

(二)加强桑园田间管理

1、改善桑园小气候环境,低洼桑园及时开深沟排水,确保桑园无积水,降低湿度,保持桑园土壤干燥。

2、易发病桑园春季及时摘除桑树雌花或青桑果,勤除杂草。

3、合理施肥,适当控施桑园氮肥,多施桑树专用复合肥或实施桑园测土配方施肥。

4、发病桑园要加强桑枝巡查修剪,病枝清出园外集中烧毁。

(三)药物防治

(1)预防宜在每年桑树初花期开始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5~7天喷一次,连喷4~5次至花期结束。

(2)已发病桑园剪出病枝后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或者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5~7天喷一次,连喷3~4次。全面喷撒桑树枝(叶)、桑园土表,周边地面及附近沟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