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防治小麦吸浆虫

发布日期:2017-11-30 22:42

小麦吸浆虫,又俗称小红虫、喝浆虫、黄疸虫、麦蛆等,是小麦产区毁灭性的一种害虫。该虫主要以幼虫为害小麦花器和乳熟籽粒,吸食浆液,造成瘪粒而减产。一般被害麦地减产30-40%,严重者减产70-80%,甚至造成绝收。

我国发生的吸浆虫有两种:麦红吸浆虫以平原地区为多;麦黄吸浆虫则主要发生在气候比较温凉的丘陵与山区低温麦地内。吸浆虫一年中只有1个月在土表进行活动。由于吸浆虫的幼虫隐蔽在麦穗的颖壳之间为害麦粒,而每到收割以前大都早巳离开麦穗,因此,给防治带来一定的困难。

4月下旬,地温回升,幼虫上升土表化蛹,最佳施药期为中蛹盛期,此时是吸浆虫一生中最薄弱环节,虫体触药即死;第二阶段,小麦开始抽穗时节,正值成虫高发,扒开麦棵,轻轻震动,可看到3-5头成虫飞出,这时抓紧施药,可杀死成虫。应根据气温回升和小麦生长的时间,因地制宜进行药剂防治。可选用虫必克1500倍、博打1500倍、都定1500倍、禾安1500倍、20%破虫1500倍。合理用药应注意:在用药时,必须戴口罩、手套,用药后要换衣物。严格做到先抽穗先治,后抽穗后治,抽穗前不治,扬花后不治,把药真正用在刀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