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空秆的主要原因及防止对策

发布日期:2017-05-20 17:01

一、主要原因

1、雄穗对雌穗的抑制:玉米的雄穗是由顶芽发育而成,生长势强,雄穗分化比雌穗早7-10天,而雌穗是由腋芽发育而成,发育较晚,生长势较弱,当外界条件不适合的时候,雄穗会对雌穗产生明显的抑制作用。如营养不良时,雄穗就利用顶端生长优势,将大量的营养吸收到顶端,致使雌穗因营养不足导致发育不良而形成空秆。

2、营养不平衡:如果玉米在雌穗分化阶段营养不足,光和面积小,有机物质积累少,便会使雌穗发育不良而导致空秆率增高。但在玉米旺长阶段,如果矿物质营养供应过多,造成营养生长旺盛,生殖生长减弱,使向雌穗上分配的有机物质少,从而也形成空秆。

3、施肥结构不合理:在同一密度肥力不足的条件下,施肥少的比施肥多的空秆率高;肥力越低,密度越大,空秆率越高;施单一肥料比施配方肥的空秆率高,施二元肥料比施三元肥料的空秆率高。

4、高温干旱:大喇叭口期至抽穗前是玉米需水最大的时期,如果这个时期干旱缺墒,就会影响雄穗的正常开花和雌穗花丝的抽出,造成抽雄提前和吐丝延迟,在这种情况下花粉的生命力弱,花丝容易枯萎,因此造成不能授粉授精而出现空秆。

5、阴雨天气过多:在玉米抽雄散粉时期,如果遇阴雨连绵和光照不足,花粉粒易吸水膨胀而破裂死亡或粘结成团,丧失了授粉能力,使雌穗花丝不能及时受精,造成有穗无籽。

二、防止措施

1、削弱顶端优势,隔行去雄:在玉米生产上采用的去雄技术能有效削弱其顶端优势,以减少雄穗对雌穗的抑制,降低空秆率。去雄方法是:当雄穗露尖时,隔行或隔株将雄穗拔出,切忌埙坏功能叶。去雄后全田只剩下一半雄穗。授粉结束后,又将剩余的一半雄穗再去除掉,以减少养分的消耗,有利于提高粒重。

2、合理密植:根据品种的要求确定适宜的密度,大穗型品种,一般2500-2800株/亩,种植形式为行距70厘米,株距35-40厘米;树叶紧奏型小穗品种4000-4500株/亩,行距80厘米,株距18-20厘米。半松散品种3500株/亩,种植形式行距70厘米,株距为27厘米;行距增大,有利于通风透光,提高光和能力,增加果穗营养,促进果穗分化,降低空秆率。

3、科学合理施肥:有机肥和无机肥配合,氮磷钾肥配合施用。玉米从拔节到果穗吐丝受精为孕穗阶段,是生长发育最旺盛的时期,此期要肥料供应充足追施速效氮肥,能减少空秆率。

4、浇抽雄开花水:玉米抽雄前15天对水敏感,此时若土壤干旱,应及时浇水可促进果穗发育,缩短雄、雌花的间隔,利于正常授粉受精,降低空秆率。

5、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在玉米吐丝期间,待晴天露水干后,用竹竿或拉绳震动雄花,1天1次,进行2-3次,有利于花粉散落,增加授粉机会,提高结实率和减少秃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