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黄萎病主要危害叶片,病叶叶缘或脉间褪绿变黄,逐渐发展至半边叶或整叶变黄或黄化斑驳。病株初期晴天中午萎蔫,早晚或阴雨天可恢复,后期病株彻底萎蔫,叶片黄萎,脱落,最后全株枯死,纵切病茎,可见维管束变褐色。
防治方法:
1、选用耐病品种。
2、在无病田采种,或播前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1小时,或55℃温水浸种15分钟,移入冷水中冷却后催芽。
3、育苗床换新土,或用多菌灵清毒。播种时,每平方米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15ɡ均可撒在床面,与5厘米深床土拌匀后播种。
4、实行非茄科作物4年以上轮作。
5、在保护地,夏天高温时耕地后浇水,其上铺满透明塑料膜,提高地温,保持20天,可明显减少土壤病菌。
6、用药土塑料钵育苗,真叶长至5-6叶时,早晨地温15℃以上开始定植。
7、高畦地膜栽培,以提高地温,防止大水漫灌。
8、苗期或定植前喷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700倍液。
9、发病初期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琥胶酸铜300倍液,或10﹪双效灵300倍液灌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