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西瓜常见虫害防治技术

发布日期:2014-12-15 08:18

1、瓜地蛆

瓜地蛆又叫地蛆、菜蛆、种蛆,是种蝇的幼虫。

(1)形态特征

瓜地蛆的成虫,是一种淡灰黑色的小苍蝇,体长4-6毫米(雄成虫较小,雌成虫较大),雄虫两复眼几乎连接,呈赤褐色。

(2)发生规律

种蝇是一年多代害虫,在东北一年可发生3-4代,越到温暖地区代数越多。北方地区以蛹在土里越冬,但越是温暖地区各虫态都有可能越冬。越冬成虫出现期为:辽西4月末到5月初,宁夏4月上中旬,湖北4月中下旬。成虫喜欢在潮湿的土面产卵,每只雌蝇可产卵150粒左右。恒温下,卵期是10℃条件下为7-8天,20℃为1.9-2天,30℃时仅1天,但高至33℃后又延长。

(3)危害状况

瓜地蛆除危害西瓜外,还危害甜瓜、黄瓜等其他瓜类、豆类及葱、蒜多种作物,是重要的地下害虫之一。瓜地蛆常群集危害瓜苗表土下的幼茎(即下胚轴),使已发芽的种子不能正常出土,或从幼苗根部钻入,顺着幼茎向上危害,使一下胚轴中空、腐烂,地上部凋萎死亡,引起严重缺苗。

(4)防治办法

①春耕尽量提前,在土地解冻后立即耕翻。如翻地延迟,适逢种蝇羽化,可招引成虫产卵,危害加重。

②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人粪尿、圈肥在堆积发酵期间要用泥封严,防止成虫聚集产卵。种植西瓜时最好采取先催芽再播种,或育苗移栽法,可以防治种蝇危害。

③药剂防治。大田直播时,可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浸种,然后播种。播种或定植时,用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或用50%敌敌畏乳油、50%辛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喷洒苗床表面或幼苗根部附近,可杀卵或成虫。发生危害,可用上述药液灌杀,或用硫酸亚铁3000-4000倍液灌杀。

2、地老虎类

地老虎俗称黑地蚕、土蚕、切根虫,是危害农作物的大害虫之一。地老虎在我国有10余种,而危害西瓜的主要有小地老虎、黄地老虎、黑纹地老虎(也称山东八字地老虎)。

(1)形态特征

①小地老虎。成虫体长16-23毫米,翅展42-54毫米,触角雌蛾丝状,雄蛾双栉齿状,分枝渐短仅达触角之半,端半部则为丝状。

②黄地老虎。成虫体长14-19毫米,翅展32-43毫米,雌蛾触角丝状,雄蛾双栉齿状,分枝长而向端部渐短均达触角的2/3处,端部1/3为丝状。全体黄褐色。

③黑纹地老虎。成虫体长约20毫米,翅展42-47毫米,前翅暗褐色至黑褐色。

(2)发生规律

小地老虎与黄地老虎一年发生代数与当地气候条件有关。小地老虎在北京地区一年4代,南京则为5代。广西南宁则为7代。黄地老虎在北京一年3代,极少可完成4代,江苏及华北则3-4代。小地老虎在我国南岭以南地区终年繁殖为害,而在北纬33°左右尚未查到越冬虫源。而黄地老虎则以幼虫在各地土中均可越冬,来年3、4月份出蛰活动。

(3)危害状况

地老虎以幼虫危害西瓜主要在苗期。幼虫3龄前,多聚集在嫩叶或嫩茎上咬食,3龄以后转入土中,有昼伏夜出的习性,常将幼苗咬断并拖入土穴内咬食,造成瓜田缺苗断垄,或咬蔓尖及叶柄,阻碍植株生长。

(4)防治方法

地老虎的防治主要以成虫防治为主:

①诱杀诱捕成虫。用糖1份、醋2份、白酒0.5份,水10份、90%晶体敌百虫0.1份混合成糖醋液。用木杆等做成1米左右高的三角架,放置田间,三角架上放一只碗。从瓜苗出土或定植后(4月下旬)开始,每天天黑之前将碗内倒入适量上述混合液,即可诱杀前来取食的成虫。对趋光性地老虎类可用诱虫灯(黑光灯)诱杀,对小地老虎用堆草亦可捕捉。

②清除瓜地杂草。田间杂草。特别是双子叶如小旋花,刺儿草等,是地老虎产卵的场所。因此,清除地边地头及瓜地内杂草,是降低虫口密度的有效方法。

③人工捕杀。在地老虎危害时期,可在每天早晨扒土捕捉。一般情况下,地老虎危害后并不远离,仍在附近土层隐藏,也可结合灌水捕杀,因为灌水后,地老虎就爬出土到地表面极易捕杀。

④毒饵诱杀。幼虫4龄以后,可用毒饵诱杀。毒饵的配制法:用麦麸25-30份,50%辛硫磷乳油1份,水30份,先将麦麸炒香,然后用水将药配好,洒入麦麸中拌匀,每亩用3.5-5公斤。90%敌百虫晶体或40%乐果乳油1份,水10-15份,先将鲜草、菜切碎,再用水将药配好,洒在草、菜中拌匀,每亩用量15-20公斤。毒饵是在傍晚地老虎活动前,撒在西瓜苗附近,特别是要撒在地老虎经常出现的地段。

3、金龟子和蛴螬

金龟子又名金龟甲,俗称瞎碰、瞎撞等。幼虫叫蛴螬,俗称地漏、地黄等。金龟子类有许多种是危害农作物的大害虫,而危害西瓜的主要是大黑鳃金龟子和暗黑鳃金龟子及其幼虫。

(1)形态特征

①大黑鳃金龟。又名华北大黑金龟甲、朝鲜金龟子,除西藏外,全国各地均有发生。成虫中型稍大,体长16-21毫米,体宽8-11毫米。体呈黑色或黑褐色具光泽,唇基横长,近半月形,前侧缘边上卷,前缘中间凹入。

②暗黑鳃金龟。成虫中型偏大,体长17-22毫米,体宽9-11.5毫米,呈窄长卵形,体被黑色或黑褐色绒毛无光泽。

(2)发生规律

大黑鳃金龟两年完成一代,以成虫和幼虫隔年交替在土中越冬。华北地区越冬成虫4月上中旬开始出土危害,盛发期在5月上中旬,5-8月产卵。越冬幼虫4-5月开始活动危害,5-6月陆续化蛹,6月下旬至7月下旬羽化。成虫寿命很长,有昼伏夜出习性,有假死现象,趋光性不强。

暗黑鳃金龟国内除西藏、新疆未发现危害外,其他各省区均有分布,该虫一年发生1代,以老熟幼虫在15-40厘米处土室越冬,在山东4月下旬至5月初开始化蛹,5月中旬为化蛹盛期,蛹期20-25天,6月上旬开始羽化,盛期在6月中旬。成虫出现期为6月初到8月底。7月份幼虫开始危害一直到9月份,成虫有假死性和趋光性。

(3)危害状况

金龟子昼伏夜出,从傍晚一直危害到黎明,主要取食西瓜叶片,若周围有榆、杨等树木,则很少有危害西瓜,而多集中于树上危害。蛴螬是西瓜重要的地下害虫,它能咬断幼苗多集中于树上危害。蛴螬是西瓜重要的地下害虫,它能咬断幼苗根茎,造成缺苗断垄,而且在西瓜生长期仍继续危害,造成根系损伤,严重者全株枯死。

(4)防治方法

①诱杀成虫。在西瓜田扦插用1000倍40%氧化乐果喷过的榆、杨树枝,每亩7-8棵,可以杀死大量暗黑成虫,降低虫口密度,减少了落卵量,也可以在四周有榆、杨的树皮上用1:1的氧化乐果将树皮刮除蜡层后涂抹。大黑成虫补充营养前期取食杂草,可先在田边喷2%乐果粉将其灭杀在田外。

②药杀幼虫。蛴螬主要在西瓜根部活动危害,可用2000倍甲基异柳磷或辛硫磷药液进行根际灌药,药效可达1-2月。另外,可在栽种时用3%甲基异柳磷或辛硫磷颗粒剂按每亩2-2.5公斤穴施。

4、金针虫

也是重要的地下害虫。我国常见的有4种,在西瓜产区主要是沟金针虫危害较重。

(1)形态特征

沟金针虫成虫雌雄异形。雌成虫体长14-17毫米,宽4-5毫米,体形较扁。雄成虫体长14-18毫米,宽约3.5毫米,体形较细长,体浓紫色,密被黄色细毛,头扁,头顶有三角形凹陷,密布明显刻点。

(2)发生规律

沟金针虫全国均有分布,但主要危害区为:南自长江流域,北到东北地区南部、内蒙,西至陕西、甘肃、青海等省区。该虫约需3年完成一代,世代重叠严重,在土层20厘米下以各代幼虫或成虫越冬,来年当10厘米地温达5℃以上时上移危害。越冬成虫在华北地区3月上旬开始活动,4月上旬为活动盛期。白天躲于麦田、杂草或土块下,夜出交配。雌虫不能飞翔,雄虫交配后3-5天死亡。卵经35-42天孵化为幼虫,幼虫活动危害期很长(如在北京为1100天以上),尤以高龄幼虫(二、三龄,3-5月)危害最重。

(3)危害状况

沟金针虫主要以幼虫期危害西瓜苗。造成西瓜幼苗折断,或被钻柱而枯死,严重的造成西瓜缺苗断垄。

(4)防治方法

①成虫活动期很短,可抓住活动期间,用灯诱或地面喷药灭杀。

②幼虫是金针虫防治的主要虫态。在沟金针虫常发地块,对西瓜直播的种子可用0.2%的甲基异柳磷或辛硫磷拌种;也可用3%甲基异柳磷或辛硫磷颗粒剂,或用40%甲基异柳磷乳剂拌土,每亩用药0.5公斤、颗粒剂2-2.5公斤,施药后划锄灌水,防效达80%以上。

5、瓜蚜

蚜虫又称蜜虫、腻虫,是同翅型和无翅型两种。而危害西瓜的主要是棉蚜,又名瓜蚜,它也是其他瓜类的主要害虫之一。

(1)形态特征

成分蚜分有翅型和无翅型两种。无翅胎生雌蚜,体长1.5-1.9毫米,体色夏季黄绿色或黄色,春秋季蓝黑、深绿或棕色。

(2)发生规律

瓜蚜在我国发生普遍,在东北及华北部分地区每年发生10-20代,在黄河、长江流域及华南每年发生20-30代,以卵越冬,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每5-6天就可完成一代。瓜蚜的繁殖和世代交替比较复杂,寄主也有更替,5月份瓜蚜由越冬寄主迁入西瓜田繁殖危害,形成点片发生阶段,到6月份可出现大量有翅胎生蚜,形成大面积发生。西瓜收获后,又转移到棉花上继续危害。秋季棉花衰老时,产生和翅雌蚜和雄蚜交配,飞回越冬寄主产卵越冬。高温干旱有利于瓜蚜大发生。

(3)危害状况

瓜蚜主要危害西瓜叶片或幼苗、嫩茎。瓜蚜以针管状的口器刺吸被害植株的汁液,叶片被害后多形成皱褶、畸形以致向叶背面卷缩。危害严重时,植株生长发育迟缓,甚至停滞;开花坐果延迟,果实变小,含糖量降低,影响西瓜的产量和质量。瓜蚜还能传播西瓜病毒病,危害甚大。

(4)防治方法

①在4月上旬以前,清除瓜田内外的杂草可消灭越冬瓜蚜。

②药剂防治。用药剂防治瓜蚜,必须及早进行,即在点片发生阶段就应及时喷药。喷药后5-6天再检查一次叶片背面。若仍有瓜蚜应再喷一次。由于瓜蚜繁殖代数多,繁殖率高,所以在普遍发生阶段应连续多次喷药。一般每隔5-6天喷药一次,连续喷3次即可。但喷药时须对叶片背面和幼嫩瓜蔓部分要格外仔细喷洒。对危害较重的叶片,应加大喷药剂量。

防治药剂有多种,可喷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蚜虱净),每亩20克;20%啶虫脒可溶粉剂(金宁),每亩12-14克。

6、黄守瓜

俗称黄萤子、瓜萤子,是分布普遍危害较重的害虫之一。

(1)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6-8毫米,大致呈椭圆形,橙黄或橙红色。上唇多少带点栗黑色,后胸全部及腹部腹面黑色,但尾节大部分仍为橙黄色,触角间隆起似脊;触角棍棒状,约伸展至鞘翅的中部。

(2)发生规律

黄守瓜在华北及湖南、四川等地每年发生1代,武汉、南京可发生2代,广东、广西发生2-4代。冬季均以成虫休眠越冬,无滞育现象,稍遇温暖可随时出来活动。越冬场所大多在向阳土缝内、落叶下、杂草根际或瓦砾下,而以前作为瓜地的土隙中密度最大。当土温在6℃时,越冬成虫开始活动,10℃时则完全从潜伏处出来。黄守瓜喜温好湿,成虫在温暖的晴天活动,夜间潜伏,活动迟钝,雨天不活动。早晨露水干后开始取食,一般上午10时至3下午时危害最烈。越冬成虫出蛰后便可交尾,交尾后1-2天开始产卵,每雌产卵多达400多粒。雌成虫产卵与温度有关,20-24℃时温度越高,产卵越多。产卵场所也有一定选择,以壤土最多,粘土次之,沙土最少。越冬成虫寿命很长,在北方可达1年左右,活动期为5-6个月。耐饥力强,但越冬前若未能取食1个月的瓜类植物,则越冬期间不能存活。

(3)危害状况

黄守瓜的成虫和幼虫都能危害西瓜。成虫多危害瓜叶,以身体为半径旋转咬食一周,然后取食叶肉,使叶片残留若干环形食痕或圆形孔洞。幼虫半土生,常常群集于瓜根及果实贴地部分,蛀食危害,初期多蛀食表层,随着虫体长大,便蛀入幼嫩皮层危害。瓜根受害后,轻者植株生长不良,重者整株枯死。果实受害后。轻者果面残留疤痕,重都形成蛀孔,深入瓜瓤,导致腐烂,其幼虫危害重于成虫。

(4)防治方法

黄守瓜成虫迁飞力强,为了保护幼苗不被害,应以防止成虫产卵和防治成虫为主。

①防止成虫产卵。成虫产卵期,在露水未干时,在瓜根附近土面及瓜叶上撒草木灰、糖秕、锯木屑、石灰粉或废烟末等可防其产卵。

②防治成虫。趁早晨露水未干时,根据被害叶片症状,在瓜叶下捕捉成虫。

药杀成虫可在瓜苗定植后4-5片真叶前喷药防治。可用90%晶体敌百虫800-1000倍液,或50%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喷雾,或用2.5%敌百虫粉喷粉,每亩1.5-2公斤。

③防治幼虫。幼虫严重危害时,可用敌敌畏乳油1000倍液,或鱼藤精500倍液,或用90%晶体敌百虫800倍液,或30倍的烟草水灌根药杀。

7、红蜘蛛

又叫火蜘蛛、火龙、沙龙。属蛛形纲,前气门目。红蜘蛛有多种,危害西瓜的主要是叶螨科的茄子红蜘蛛,或叫棉红蜘蛛。主要危害棉花、果树及蔬菜。

(1)形态特征

该种红蜘蛛成虫为椭圆形,雌成虫体长0.42-0.51毫米,雄成虫体长0.26毫米。鲜红或深红色,有4对足,各足无爪,跗节先端有粘毛4根,腹部背面左右各有一个暗色斑纹。

(2)发生规律

每年发生代数随气候条件而异,约为10-20代。在北方以雌成虫潜伏在菜叶、土缝及杂草根部越冬;在南方,成虫、卵幼虫和若虫均可越冬。春季先在越冬寄主和杂草上繁殖,以后再转移到西瓜田及其他菜地危害。首先在田边点片发生,靠爬行或吐丝下垂,借风力、雨或人为携带,在叶片和株间蔓延,先危害基部老叶,再向上扩散,食料不足时有迁移特性。高温干旱对其繁殖有利,大雨对其有冲刷作用。华北3-4月份开始活动危害,5-7月份危害最重。南方6-8月遇高温少雨能大发生。栽培管理粗放、土地干旱缺水及草荒地受害较重。

(3)危害状况

红蜘蛛是一种危害作物种类较多的大害虫。以成虫、幼虫或若虫群集叶背吸食汁液,被害叶面呈献黄白色小点,严重时变黄枯焦,以至脱落。

(4)防治方法

①消灭虫源。在冬前和早春季节要清除瓜田及周围的杂草并烧掉。在西瓜生长季节,及时除草以消灭红蜘蛛的孳生地。

②加强田间管理。适时合理追肥、灌水,促进西瓜生长,以增加抵抗力,同时,田间湿度较大,也不利于红蜘蛛发生。

③药液防治。要早查早治。药剂可用阿维菌素、哒螨灵、炔螨特等,7-10天1次,共喷2-3次。均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8、潜叶蝇

又称夹叶虫。常见危害西瓜的是碗豆潜叶蝇。

(1)形态特征

成虫,似果蝇。雌虫体长2.3-2.7毫米,翅展6.3-7.0毫米。雄虫体长1.8-2.1毫米,翅展5.2-5.6毫米。全体暗灰色而有稀疏的刚毛。复眼椭圆形,红褐色至黑褐色;眼眶间区及颅部的腹区为黄色。

(2)发生规律

该虫属一年多世代害虫,发生代数由北往南逐渐增加,如东北一年发生5代,福建则多达13-15代。在北方以蛹越冬,在南方无固定虫态。

(3)危害状况

幼虫在叶片内潜食叶肉,形成弯弯曲曲潜道,老熟后在潜道末端化蛹,从而破坏叶片组织影响光合作用,减低产量。

(4)防治方法

①清除瓜叶,用于沤肥或作饲料,降低春季虫口的密度。

②药剂防治。用阿维菌素、阿维·高氯等。在瓜叶出现潜道时喷药,可杀死幼虫,也可杀死成虫,是防治的关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