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杨树菇栽培技术

发布日期:2022-12-13 18:25

一、栽培季节。杨树菇是中温型木腐菌,属恒温出菇型,可春、秋两季栽培。春季栽培,2月份制栽培种,4月份出菇。秋季栽培,7月份制栽培种,9月份开始出菇。

二、栽培场所。凡是地势高燥、明亮、通风、无积水的塑料大棚、菇房、窑洞、人防工程、树阴下均可作为栽培场所。

三、培养基配方。配方1:木屑78%,米糠或麸皮20%,蔗糖1%,碳酸钙1%。配方2:木屑40%,棉子壳38%(未转基因),麸皮15%,玉米粉3%,饼粉2%,糖1%,石膏1%。配方3:棉子壳78%(未转基因),麸皮或米糠16%,玉米粉或饼粉5%,石膏1%。木屑以杨树屑、柳树屑出菇量为高。棉子壳、玉米芯营养丰富,用其制作培养基可比木屑提高产量1倍。

四、菌袋制作与菌丝培养。(以规格为17厘米×40厘米×0.004厘米的低压聚乙烯塑料袋两头接种为例)。按配方将主、辅料搅拌均匀,使其含水量达到65%~70%,将厚度0.004厘米、宽17厘米的低压聚乙烯筒料剪成长度40厘米的塑料筒,把一头用线绳扎紧,保证试袋时不漏气。在菌袋内装入培养料压实,将料筒口封上,用线绳在紧贴培养料处扎紧,反折后再扎一次。为了保证成活率,灭菌前将料筒用浸水法检查是否破损。具体方法是,将料筒浸入水中10秒钟,若有破损处,那里的培养料会吸水,颜色变深。当发现料筒破损时可在上面贴胶布,再进行常压灭菌。将料筒放进灭菌锅堆叠,四周和中间要留有空隙。灭菌时要快提温,当温度达到80℃左右时打开排气孔,排除锅内冷气,排除冷气后用大火猛烧,争取在短时间内将温度提高到100℃,然后再保持10小时,灭菌结束后再闷3~4小时,当锅内温度降到50℃时,取出料筒趁热摆入接种箱。每瓶原种接种20袋,接种后将塑料袋投入栽培室上垛培养,垛高6~8层,垛中心温度控制在25℃左右,有微弱光线即可。当菌袋两头菌丝长到6厘米长时扎孔,在离菌丝约3厘米处各扎4个孔,孔深比菌丝稍浅一点,不要刺到培养料上,以防感染杂菌。经过30天左右,菌丝在袋内长满,可移入出菇场所进行出菇管理。

五、出菇管理。从菌丝全部长出至达到生理成熟约需15天,这时应去掉绑绳,将塑料袋口拉直,在菌袋料面上扒去老菌种(搔菌),盖上薄膜或湿报纸,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85%~95%。春季栽培应将温度控制在16~18℃,秋季栽培温度应控制在24℃以下,促使原基形成。菌丝达到生理成熟转入生殖生长时,料面上可见到黄色至深黄色分泌物,继而出现深色斑点,这是出菇先兆,接着就会出现小菇蕾,只要温度和湿度合适,开袋15~20天内开始陆续出菇。从菇蕾出现到采收需要5~7天,第1潮出菇后停止喷水5~6天。15天后,再将空气相对湿度提高到95%左右,使其产生第2潮菇。杨树菇采收第2潮菇后,脱去塑料袋,覆土1厘米厚,覆土后喷水,保持土壤湿润,能再出1~2潮菇。

六、采收。当杨树菇菌膜未破裂时为采收适期,采菇时菌袋内大、小菇一齐采摘,不能采大留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