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苗期常见病害及防治

发布日期:2022-09-14 19:35

1、猝倒病

症状:常见症状优烂种、死苗、猝倒。烂种是播种后,在其尚未萌发或刚发芽时就遭病菌侵染,造成腐烂死亡。死苗是种子萌发抽出胚茎或子叶的秧苗,在其尚未出土前就遭病菌侵染而死亡。猝倒是秧苗出土后,真叶尚未展开前,遭病菌侵染,茎基部出现水渍暗斑,继而绕茎扩展,逐渐缢缩呈细线状,秧苗地上部因失去支撑能力而倒伏。

病原及发病特点:本病由真菌引起。病菌以卵孢子或菌丝体在土壤或病残组织上存活越冬。翌年遇适宜条件便产生游动孢子或芽管从根部、茎基部侵染发病。病菌借雨水、风和流水传播,也可由带菌肥料、农具携带传病。苗床低温、高湿不利于秧苗生长,这时,秧苗最易发病。病菌在土温15-20℃时繁殖最快,超过30以上即受抑制。育苗期遇阴雨或下雪后天气转晴,秧苗常发病。苗床管理不善,灌水过多,保温不良,也均易发病。

防治方法:

①选择地势较高、排水良好的地块作苗床,床土选用无病新土,肥料要腐熟,施肥要均匀。若用旧床,应进行消毒,用70%五氯硝基苯与50%甲基托布津等量混合,每平方米用混合药粉8~10克,拌干细土10~15千克,将苗床淋透水,在苗床上撒一层拌好的药土约三分之一,余下三分之二待种子播下后覆盖在上面。

②加强苗床管理,做好保温工作,适当通风换气,不要在阴雨天浇水,保持苗床不干不湿。

③药剂防治:若苗床已发现少数病苗,在拔除病苗后,可选用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稀释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72.2%普力克水剂600倍稀释液;40%五氯硝基苯500倍悬浮液;隔7~10天喷洒1次,防治1~2次。若苗床湿度较大,可撒施少量草木灰或干细火土加以调节。

2、立枯病:

多发生在育苗中后期,俗称死苗。

症状:幼茎或茎基部产生椭圆形暗褐色病斑,病部收缩细缢,茎叶萎垂枯死;稍大秧苗白天萎蔫,夜间恢复,当病斑绕茎一周时,秧苗逐渐枯死,但不呈猝倒状。

病原及发病特点:本病由真菌引起。病菌以菌丝体在土中或病残体中越冬,腐生性强,一般在土壤中可存活2-3年。病菌随雨水和灌溉水传播,也可由农具和粪肥等携带传播。病菌生长适温17~28℃播种过密、间苗不及时,造成通风不良,温度过高易诱发本病。

防治方法:

①加强苗床管理,注意合理放风,防止苗床或育苗盘高温高湿条件出现。

②苗期喷洒0.1%~0.2%磷酸二氢钾,增强抗病力。

③如果苗床只单独发现立枯病,只用70%五氯硝基苯并混入等量的福美双或拌种双。

④发病初期可选用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稀释液;5%井冈霉素水剂1500倍稀释液,15%恶霉灵水剂450倍稀释液;如猝倒病、立枯病并发,可用800倍72.2%普力克水剂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的混合液喷淋,视病情7~10天喷1次,连续防治2~3次

3、沤根

症状:根部不发新根,根皮腐烂;秧苗萎蔫,并容易拔起。

病原及发病特点:本病为生理性病害,原因是苗床低温高湿和光照不足。

防治方法;

①采取温床育苗。

②根据天时变化,采取保温、防雨措施。

③施肥均匀,不施未腐熟肥料。

4、灰霉病

症状:秧苗、成株期的叶、茎、枝、花均可感染。秧苗染病,子叶先端变黄,后扩展到幼茎,导致茎缢缩变细,由病部折断而枯死;叶片染病,病部腐烂,或长出灰霉状物,严重时上部叶片全部烂掉。成株染病,茎上初生水漫状不规则斑,后变灰白色或褐色,病斑绕茎一周,上端枝叶萎蔫枯死,病部表面生灰白色霉状物。

病原及发病特点:本病由真菌引起。病菌可形成菌枝遗留在土壤中,或以菌丝、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越冬。分生孢子随气流及雨水传播,田间农事操作也是传播途径之一。病菌发育适温23℃,对湿度要求很高。春季连续阴雨天气多时,气温偏低,放风不及时,棚内湿度大导致灰霉病发生和蔓延。植株密度过大,生长旺盛,管理不当也会加快此病扩展。光照充足对该病有很大抑制作用。

防治方法;

①加强通风透光,降低湿度。

②发病初期适当节制浇水,灌溉改在上午进行。

③发病后及时清理病果、病叶、病枝,集中烧毁或深埋,并用药剂防治。

④药剂防治:可选用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l500倍稀释液;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2000倍稀释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稀释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800倍稀释液;50%农利灵可湿性粉剂l000倍稀释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倍稀释液;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1000~l500倍稀释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