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风与保温的矛盾要处理好

发布日期:2022-06-20 18:32

春季温度变化快,有时温度会很低,很多菜农为保温而减少了放风量和次数,造成蔬菜在湿度较大的情况下生长不良、病害严重。因此,正确地处理好保温与放风的矛盾,是创造大棚蔬菜良好生长环境的基础。在春季,一般茄果类蔬菜白天应将温度控制在25—30℃,夜间应控制在14—15℃;瓜类蔬菜白天应将温度控制在28—30℃(甜瓜白天应控制在28—35℃),夜间应将温度控制在15—16℃;豆类蔬菜白天应将温度控制在25—28℃,夜间应控制在14—15℃。根据以上蔬菜对温度的要求,一般上午拉开棉被1小时后,棚内温度达到20℃时就应该拉开风口,排出棚内湿气,并及时把棚外新鲜的空气放入棚内,当棚内温度达到25℃时,就应把放风口拉开一道小缝,进行长时间的放风;中午当棚内温度超过32℃时就必须拉大风口,通风降温。在连阴天温度较低时,也应拉开风口,进行短时间的通风排湿。

利用放风调节棚内的二氧化碳

很多菜农认为,大棚内温度适宜,湿度也不大,就不必要再放风了,这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必须加以纠正。众所周知,蔬菜生长需要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而大棚在长期密闭的情况下,棚内的二氧化碳远远不能满足蔬菜生长的需要,因此,大棚放风还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调节棚内二氧化碳的浓度,尤其是在清晨拉开棉被后,在太阳出来1小时后拉开风口,进行短时间的放风,使二氧化碳早进棚尤为重要。

放风方法要得当

在放风时,放风的方法一定要注意科学合理。如放风时一定要“缓”,不要放风过急,因放风过急很容易造成蔬菜闪苗,瓜类和茄类蔬菜的果实则容易产生皴皮。再如放风一定要及时,放风不及时,棚温过高常使蔬菜旺长,导致产量低,高温天气时放风不及时则会引发蔬菜日灼病。

控温、排湿、防病相结合

大棚放风在控好温度的同时,还要调控好湿度,只要棚内湿度过大,在温度允许的条件下,应拉开风口、通风排湿。在棚外温度较低时,则需提升棚温后再放风,否则难以把湿气排除。调节好棚内蔬菜生长的温湿度环境,对预防蔬菜病害意义重大。如“低温炼苗”和“高温闷棚防霜霉病”就是一些最好的例子,而要使蔬菜有一个适宜的生长环境,就必须通过调节放风口来实现。因此,通过调控棚内环境来防病应该是大棚放风的“最高境界”。

拱棚二层膜放风要先急后缓

因为现在外界的温度仍较低,同时为预防倒春寒,很多菜农都还在拱棚内设置二膜,那么像这样的拱棚,菜农应该如何进行放风呢?

首先,先对二膜放风,再逐渐将顶部放风口打开。菜农在放风时,因为棚内湿度较大。蔬菜表面容易产生结露现象,如果放风不当,同样会引起蔬菜生长不良。菜农在放风时应首先将二膜的放风口打开,同时二膜的通风口要与拱棚上部的通风口错开,先进行排湿,将棚内的湿热空气排到二膜以外,然后当棚内的温度达到28℃左右时,再将拱棚顶部的放风口敞开进行放风即可。

在下午关风时,也要首先将大棚的顶风口关闭,风口关闭后棚内的温度还会有所升高,二膜以内的湿气还会排到棚膜与二膜形成的空间当中。当棚内的温度降到20℃左右时,再将二膜的放风口关闭即可。

其次,随着气温的回升,棚内的二膜逐渐撤去后,如果拱棚内温度较高时,在打开顶风口的同时,菜农还应该逐渐将拱棚两侧的通风口打开,但不要一次开得很大,以免放风过急使蔬菜受到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