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设施栽培技术要点,葡萄设施栽培技术

发布日期:2021-11-17 22:20

葡萄是浙江省的主要果树之一,以露地栽培为多。生产中存在易受气候影响、病害多、品质不高、采收期集中等突出问题,严重限制了浙江葡萄生产的发展。葡萄设施栽培可缓解上述问题,且可拓宽栽培葡萄品种的选择范围、提高葡萄品质、调节果实生育期,从而增加经济收益。因此近年来出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栽培面积不断扩大。目前葡萄设施栽培主要有促成栽培和避雨栽培2种类型。促成栽培是指早春覆膜保温,后期保留顶膜避雨,即“早期促成、后期避雨”的栽培模式。这是目前南方应用最广泛的一种栽培类型,适用于早中熟葡萄品种及巨峰系葡萄的优质栽培。避雨栽培只在大棚顶上部覆膜,是避免雨水淋湿的一种栽培方式,也可用小拱棚避雨。这种形式对生长发育无促成作用,主要应用于中晚熟品种及延后栽培。本文对葡萄大棚设施促成栽培的技术及其效果作一报道。

1、品种选择

目前浙江省已有应用的葡萄品种有无核白鸡心、矢富萝莎、巨峰、藤稔、京玉、红高、美人指、奥古斯特、圣诞玫瑰等。一批新引入品种如夏黑、奥迪亚无核、翠峰、安芸皇后、魏可、巨玫瑰等尚未定论,晚红、87-1等尚有疑问,均需慎重选用。

2、设施搭建与幼树培养

常用联合6型装配式钢管农用大棚,棚长30—40米,棚宽6米,棚肩高1.8—2.0米,门宽1.8米,棚顶高3—3.2米。单棚间距1—1.2米,或不留空间。南北向搭建。

覆盖薄膜以聚乙烯膜(PE)和乙烯醋酸乙烯膜(EVA)为主,以EVA膜为好。均选无滴类型,

厚度在0.065—0.08毫米。实践表明,薄膜在使用次年透光率下降较大,不宜多年使用。

采用计划密植,棚内定植2行植株,南北向,行间距4米,株距初期1.5米,3—4年后间伐成3米。2行中间加种临时行,株距1.2米。苗木要注意选择粗壮的嫁接苗与砧木。定植要深沟浅栽。定植沟宽1米,深0.8米,沟底与腰沟相通,定植时沟底先铺一层(20厘米)秸秆、细树枝。中层40厘米为肥土层,混施有机肥5000公斤/亩。上层20厘米为松土层,准备完成后按株距定植。

葡萄架式选为篱棚架,棚面呈屋脊式倾斜,倾斜角度为26度—28度,篱高1.7~1.8米,脊高(即临时行柱高)2.5米。第1~2年采用篱架,第3年延伸成篱棚架,并间伐中间临时行。永久行柱距5—6米,设6道铁丝,第1道离地0.7米,第2—3道档距0.45~0.5米,第4—6道在斜棚面上,档距0.5米。成形后拆除支架上第1道铁丝,棚面上增加1道仍保持6道铁丝。临时行间伐后支柱保留。水泥支柱粗8~10厘米。

双主蔓扇形整枝,定植当年留2条新梢作主蔓,长达0.7米时摘心,在第1道铁丝附近留2根副梢,主梢延长到第2道铅丝再摘心培养1—2根副梢,冬剪时延长梢以中长梢修剪,第一、二道铅丝附近的副梢采取中短梢修剪,次年双蔓继续延伸,在每道铁丝附近摘心培养1—2个副梢。欧亚种树势强,成花能力偏弱,冬剪时应适当长放一些。留芽量(芽眼负载量)因品种而异,欧美杂种留芽量6000—8000/亩,欧亚种8000—10000/亩。

3、设施栽培管理技术

3.1环境因子控

(1)温度:休眠期葡萄通过自然休眠需7.2℃以下的低温1000—1500小时。大部分品种1月中旬至2月中旬均可通过自然休眠。一般促成栽培覆膜时间在2月上旬。采收后揭去顶膜,有利增加光照,也可使土壤淋雨以防止盐分在土表的积聚。

促成栽培中,一些品种需冷量不足,覆膜后会引起萌芽不整齐,萌芽率低。生产中可用破眠剂解除休眠,以12月中旬用20%Ca(CN):(石灰氮)处理效果最佳,可提早萌芽7~17天,可提高萌芽率。覆膜后20—30天萌芽,萌芽前昼温控制在18~28℃,夜温在7—8℃。萌芽至开花前昼温控制25—300℃,超过30℃要打开棚门或拉起边膜通风,夜温在10—15℃。此段时期白天开棚,夜间关棚,应严格操作。开花期夜温以15—20℃为好,昼温不宜超过33℃,尤其应注意防止花期高温为害,在5月上旬可完全揭去边膜,保留顶膜转成避雨栽培。

(2)湿度:萌芽期应保持土壤水分和棚内湿度,空气干澡时可进行枝条喷水,以提高萌芽率与整齐度。发芽后则要控制湿度,可采用覆盖地膜,膜下排滴灌的方式,使土壤保湿、增温,又能降低棚内空气湿度,棚内切勿大水漫灌。一般棚内空气相对湿度萌芽至花序伸出期应控制在85%左右;花序伸出后70%左右;开花至坐果60%左右;坐果后75%~80%。保持低湿的环境条件,是避免葡萄病害发生的关键。

(3)光:葡萄是喜光植物,光照不足易徒长,光合效率降低。覆膜后光照变弱,应选用透光率较高的EVA无滴新膜。旧膜因老化与吸尘透光率可降为原来的50%,不宜多年连用。灰尘太多时,应及时冲洗,提倡棚内铺设反光膜增强光照。

(4)气:萌芽展叶之后一段时期内,光合作用逐步旺盛,如逢晴天约在9:00以后可进行通风换气,温度低于23℃关闭通风口;棚内增施有机肥,可分解释放二氧化碳,保证较高浓度,利于光合作用;不宜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少施或不施碳酸氢铵和尿素,防止有毒氨气的产生。

3.2肥水管理

秋季施足腐熟厩肥5000公斤/亩+过磷酸钙100公斤/亩。生长季坐果后施膨果肥进口复合肥(氮、磷、钾有效成分含量各为15%)20~250公斤/亩+尿素5公斤/亩,果实着色前追施硫酸钾(钾有效成分含量50%)30~40公斤/亩。生长前期抑制徒长,提高光合效率,提高坐果,应加强叶面喷肥,原则7~10天1次,花前4天喷0.15%硼砂。

大棚内土壤水分要人为补给,同时因土壤盐分向表层积聚,可能会出现土壤盐碱化,因此管理应与露地不同。覆棚前7天应灌1次大水、透水,萌芽后灌中水。花前7天,灌1次小水,坐果后灌1次大水,促进幼果生长。果实生长期,可间隔10—15d灌小水或中水,保持10厘米以下土层湿润。在果实软化,第2次生长高峰到来时再灌1次大水,保证果粒增大。采收前14天停止灌水,滴灌是大棚内水分管理的最佳方式。为防止裂果,树盘可覆地膜防雨。

3.3生长季树体管理

抹芽:大棚内萌芽期长,为减少贮藏营养的消耗,抹芽需分几次及时进行。保留早芽,饱满芽,抹去晚芽,瘦弱芽,留主芽去副芽。

抹梢、定枝:棚内温度高,湿度大,通风差,光照不足,易造成枝梢徒长,当能确认有无果穗时,抹去强梢,弱梢,留生长整齐的新梢。并根据产量,早定枝。每平方架面留6—8个枝梢,留梢2500—3300个/亩,其中营养枝应占1/3左右。

引缚、除卷须,摘老叶:当新梢长到30—50厘米时,及时均匀地引绑新梢到架面,弱枝一般不引绑。新梢上发生的卷须要及时摘除,便于管理和节省营养。果实转色初期可摘除部分老叶、黄叶,改善通透性。

摘心与副梢处理:一般在花前7天至初花期进行。强梢在花序上留5—6叶摘心,中梢留6~7叶摘心,弱梢可不摘心。坐果好的品种,主梢摘心可晚些。

副梢处理,原则上花序以下不留,花序以上根据叶片大小留0—1叶后摘心,顶端留1~2个副梢,3~5叶反复摘心。预备枝和营养枝在其中部须保留2~3个副梢,留6~9叶摘心,使之成为来年的结果母枝。

疏花疏果疏粒:每平方米架面留花序6—8个,留花序数2000—2800个/亩;花前7天内进行花穗整形,除去副穗和基部若干支穗。落花后7—10天疏穗,并进行疏粒整形,疏去过密、内生、异形小粒等。巨峰系欧美杂种,一般每穗保留果粒30—50粒,大穗型欧亚种保留60—80粒。大穗型品种留果穗数1500~1800穗,中小穗型1800—2500穗,每平方米架面平均留果4—6穗。做到以产定果,定向栽培。

套袋:果穗套袋可有效防止果实病、虫害,及日灼和裂果等生理性病害,减少农药污染,增加果面光洁度,提高外观商品性。套袋时期,疏果定梢后,果实在黄豆大小时进行套袋,套袋前果实必须喷洒杀菌剂或保护剂,以防果实带菌人袋。套袋材料宜用专用白纸袋。纸袋大小,视果穗大小而定,袋底要有漏水口。纸袋套在果穗梗上用22号细铅丝封扎袋口。在采收前7天除袋或把纸袋沿两条缝线向上折开成伞状,这样有利果实上色。紫黑色的品种,可连袋采收装箱。

3.4病虫害防治

设施栽培条件下,因薄膜覆盖隔绝雨水,原有多种真菌病害流行途径受到抑制,病害发生的时期和种类与露地有较大差异。据调查结果,一般棚内黑痘病、霜霉病、炭疽病比露地轻,而灰霉病、白粉病比露地重。棚内透翅蛾比露地轻,介壳虫、红蜘蛛、鸟害比露地重。应加强综合防治,采用秋冬彻底清园、生长期果穗套袋、果实转色期覆盖防鸟网等综合措施。

3.5采收

当果实糖度达到品种优质标准,呈现应有的色泽、风味和香气时适时采收。采收宜在上午进行,同一树体成熟并不一致,应分批采收。采收后直接装入果箱。果箱规格以2.5~5.0公斤,放一层为宜。箱内应有分隔,还必须印上商标、品名、规格等。长途运输宜采用保鲜果箱,冷藏运输为好。

4、应用效果

2000—2003年无核白鸡心品种在浙江海盐进行大棚设施栽培,并按上述栽培措施进行管理。结果无核白鸡心萌芽期为3月9日,开花期为4月18—28日,果实7月23日至8月5日成熟。萌芽至始花40天左右,始花至成熟96天左右,果实提早成熟15天左右。果穗重500克,粒重4—5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16%。果色淡黄,香味清新,无裂果。1999—2003年美人指品种在浙江海盐进行大棚设施栽培。其萌芽期为3月3日,开花期为4月17—29日,果实8月6~16日成熟。萌芽至始花45天左右,始花至成熟110天左右。果穗重750克左右,粒重8-12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6%—18%。果色紫红,果味鲜甜,无裂果。以上两个品种的产量均在目标计划产量范围,与同品种露地栽培产量不相上下。由于果实上市期提前,因此葡萄设施栽培取得了良好的优质、丰产、增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