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农田施肥误区

发布日期:2021-11-17 14:25

有关资料显示,我国单位面积的施肥量,已达世界平均量的1.6倍,并成为世界化肥消耗和生产第一大国。然而,我国的粮食增产量与化肥施用量却没得到同步增长,化肥增产效益下降。统计表明,近十年来,我国化肥施用量增加近一倍,而粮食生产量仅增加9.1%;农田施用肥料的有效利用率,除钾肥达40%—60%外,氮肥仅约30%、磷肥更在25%以下。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认识不足与措施不当所致。从目前情况看,在农田施肥中,必须尽快走出以下几个误区:

一、避免连年滥施磷肥磷的后效作用大,自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各地经多年施用磷肥,土壤中已积累较多。但不少地区至今仍在连年大量施用磷肥,这不仅浪费,造成磷肥的有效利用率显著下降,而且,还可能带来不良副作用。由于过量的磷会同锌结合,形成难溶性磷酸锌,从而导致土壤有效锌缺乏,使作物产生缺锌症。各地宜根据当地施用磷肥的历史状况和作物的实际需要,注意做到隔年或隔造适量施磷。

二、分清作物缺硫缺氮我国南方的红壤土,硫的含量偏低,在偏施氮肥的情况下,出现氮、硫比例失调而引起作物缺硫的现象已相当普遍。而作物一旦缺硫,其表现却与缺氮极其相似,两者极易混淆,必须细心识别。一般看来,作物缺硫引起的失绿,多发生于生长前期,并从顶部嫩叶开始;而缺氮则各个时期均可发生,且基部脚叶先发黄。此外,缺硫会使作物推迟开花结实;缺氮则会使作物提早发育成熟。因此,必须注意严加区分,慎重采取相应的对策,“对症下肥”,准确投入,以防失误。

三、不要过分迷信微肥微量元素的作用,主要是参与作物机体代谢,适量施用,能促进作物正常生育,改善产品的品质。但它的应用却具有严格的选择性,缺乏针对性的随意乱施,不仅会事倍功半,甚或完全无效,有时还会产生不良副作用,特别是锰、铜等,过量积累,更可能引起作物中毒。只有在缺乏微量元素的土壤中,对某些需要某种微量元素的作物,施予相应的适量微肥,才能收到预期效果。据有关普查资料,南方酸性红壤土,主要缺乏硼和钼,其余相对较富集,有效性亦较高,一般不缺乏,生产上宜通过测土配方,严格选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