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水稻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意见

发布日期:2021-11-16 19:34

近期,农业部水稻专家指导组成员分赴东北稻区开展调研,提出了加强中后期田间管理的技术意见,供各地参考。

一、当前东北水稻长势情况

4月至6月中旬,东北稻区基本气象要素对水稻生长不利。4月上旬至5月上旬出现低温和多雨天气,育秧、插秧期推迟7-10天;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持续阴雨和低温寡照,致使秧苗生产缓慢,分蘖期延后。各地调查分析,6月末水稻生育进程比正常年晚3-5天,部分地方达到7天以上;叶龄少0.5-1.0叶,分蘖率低10个百分点左右。另外,由于阴雨天气较多,为病虫害的大发生创造了条件。当前东北水稻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生育期延后,分蘖数量不足;二是生长量不够,有效分蘖少;三是病虫害发生早,冷害发生威胁大。

二、加强中后期田间管理的技术意见

目前水稻生长已进入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的关键时期,加强田间管理,以弥补前期生长不足,促进亩穗粒数增多、结实率提高和千粒重增加,有利于提高单产水平。

(一)坚持湿润灌溉,增温促蘖护胎

进入分蘖盛期以后,稻田水层管理应以浅为主,每次灌水水层达3cm左右即可,待蒸发渗漏后,由浅变湿、变干后,再灌第二次水,如此反复。浅、湿、干间歇灌溉,能达到增温、受光、供氧作用,促进分蘖生长和提高根系活力。抽穗开花期保持3cm以下浅水层,促进开花受精,提高结实率。盐碱地适当晚撒水,防止后期早衰。地势低洼和排水不良地块,可不建立水层、保持湿润、以利改善土壤通透条件。

另外,鉴于生育期推迟的现状,要以水调温,防范低温冷害。如遇17℃以下低温,一定要灌10-15cm水层,防止障碍性冷害发生。在井灌区应采取设晒水池、延长灌水渠、渠道覆膜等井水增温技术,实行浅、湿、干间歇灌溉,避免井水直接进田,延迟水稻生育。

(二)分类追施穗肥,保穗增粒

从幼穗分化至抽穗结束,水稻吸收氮素量较大,施穗肥能够促进枝梗和颖花数增多,达到穗大粒多的效果。但是基肥和分蘖肥是否充足,水稻前期生长基础差异和地域及品种的不同,在施穗肥的时间和数量要有所不同,应分类进行。在黑龙江,施穗肥前增施接力肥,时期为11片叶品种,于7叶露尖,12叶品种与8叶露尖,施用量为全年总施氮肥量的10-20%,肥料品种为硫铵;穗肥在出现“拔节黄”,即11片叶品种于10.5叶出现前,12叶和13叶品种于11-12叶出现时施用,氮肥量占全年总量的20%,钾肥量占50%。在吉林,每亩5公斤尿素分别于7月5日和7月15日各施一半,前期施肥较多的推迟到7月15日每亩施2.5公斤尿素;超级稻于7月5日左右每亩追肥5公斤钾肥和3公斤二铵。在辽宁稻区,提倡穗肥两次施入,一次在抽穗前20天左右,一次在抽穗前10天左右,两次合计用氮量不超过总氮量的30%。前期生长量不足、分孽数欠缺的田块首次氮肥施用量占总氮量的15-20%,同时施入占总钾量50%的钾肥,第二次氮肥施用量占总氮量的5-10%;前期生长过猛,封行过严的田块在抽穗前10天左右时施用,施用氮肥量占总氮量的15%左右和钾肥量占总钾量的50%。

(三)谨慎追施粒肥,保粒增重

施用粒肥可提高光合速率,加快灌浆速度,提高结实率、增加千粒重,但必须是在出现缺肥现象时施用。叶浓绿、长势过旺的稻田追施粒肥容易引起贪青晚熟和引发穗茎稻瘟病的发生。因此,一定考虑土壤条件、水稻长势和气候因素,慎重施用粒肥。粒肥一般掌握在抽穗前5天左右,按总氮量的5-10%施用。

(四)综合防治病虫害,重点预防稻瘟病

根据当前水稻的长势和后期可能出现的不利气候条件,各地要搞好病虫的预测预报工作,做到及时发现,及时防治,重点防治稻穗茎瘟、二化螟和稻水象甲。

1、穗茎瘟。要保证喷施两次预防药剂,一次在水稻孕穗未破口期,一次齐穗杨花期,间隔10天左右,每亩用20%三环唑100克或40%稻瘟灵(富士一号)乳油100亳升或克温散100毫升,兑水50-60千克于午后4点喷雾。

2、二化螟。8月初在二化螟二代卵孵化高峰期,每亩用18%杀虫双水剂200克或90%杀虫单50克兑水50千克喷雾或兑水100千克泼浇。

3、稻水象甲。8月初防治新生代成虫,每亩用稻丰乐50毫升或地虫克星50毫升,兑水50千克喷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