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早衰的预防措施

发布日期:2021-11-11 12:17

一、发生症状

7月底至8月中旬在高温、干旱等条件下,棉花顶部叶片、叶脉间逐渐失绿,转为紫红或红褐色,8月中旬开始有叶片褐变、干枯,轻者减产5%-15%,重的减产20%以上。

二、分布规律

1.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灌溉期内大量积水或受红蜘蛛、蚜虫等危害的条田易发生早衰。

2.土壤板结,通透性差,根系发育不良,根系分布浅,根量小,造成晚发,生长量不足的棉田易发生早衰,枯萎病、黄萎病发病早且发病重的条田易发生早衰。

3.种植年限短的棉田早衰现象发生时间晚且症状轻。

三、影响因素

1.棉花生产中后期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失调,中后期脱肥或营养生长滞缓都易导致早衰,而早衰随两因素程度的加重,呈现发生早、发生重的趋势。

2.棉花生长后期如遇高温、干旱等不良气候条件,导致棉花根系活力下降,抗逆能力减弱。6月下旬后的伏旱紧接秋早,降雨量比历年同期少一半左右,高温持续时间长,对棉花生长发育危害极大,相当一部分棉田都在此段时间落叶落桃,枯萎病、黄萎病加重,引发早衰进程加快,危害加重。

3.土壤肥力低的棉田棉花伏桃不足,秋桃也未补上,易早衰;偏施氮肥或氮磷肥的棉田,因为缺钾,凋枯伴生严重;花铃肥投入不足,棉花自身缺乏后期生长能力,特别是早发棉田,由于坐桃较早,负荷较重,如果不重视中后期水肥投入,更易早衰;灌水较晚或是初花期受旱严重,生长量不足易早衰。

四、早衰原因

1.晚发弱长早衰型

棉苗直观表现为植株矮小,根系发育不良,叶片小而黄;现蕾开花后,生殖生长缓慢,果枝出生慢,蕾少、铃小;吐絮后,叶片落黄,凋萎迅速。发生原因:早播棉田由于5月上旬持续低温,根病严重,根系发育受到极大影响,后期养分吸收供应不足,导致营养不良而早衰。播种时温度低、缺墒,种子出苗经历的时间长,棉苗出土后形成弱苗,棉株长期处在缺肥状态下,造成棉花自苗期营养不良。

2.徒长早衰型

棉株直观表现为植株茎秆纤细,叶片嫩绿,根系分成较浅,营养生长旺盛,生殖生长较弱,果枝出生慢,蕾少、铃小,抗逆能力差。后期早衰发生原因:受5月初低温的影响,一部分棉田在5月上旬补种,此时由于气温较高,棉株地上部分生长快,根系发育受到抑制,根量少,分布浅,中后期根系对养分和水分的吸收不能满足棉花发育的需要,从而导致早衰。高密度栽培条件下,加剧了棉株对光照的争夺,地上部分生长较快,化学调控不及时,从而影响根系发育;同时由于栽培中又侧重于采取促进地上部分生长的措施,势必导致后期早衰。

3.失调早衰型

此类棉田前期生长稳健,开花前搭起子丰产架子,开花结铃比较集中,但是进入开花期后往往由于化调措施不妥当,肥水管理失误,不能满足大量开花引起结铃对养分的需要,造成内围铃大量脱落,中后期上部节间短,叶片小,叶色老相,结铃较小,棉花根系和叶片过早失去活力而导致早衰。

4.病变早衰型

多年连作的棉田,棉花致病菌在土壤中富集,棉株易被多种病菌侵染,导致早衰。

五、预防措施

1.晚发弱长早衰型预防

对地下水位高,通透性能差的棉田,以疏通排渠将地下水位降至1.5米以下为主;同时注意深耕松土,为棉花施有机肥,秸杆还田,在深耕深松的基础上,切实抓好播前灌溉和适墒整地、播种工作,为棉花正常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的土壤、水、气、热条件。同时有条件还可结合轮作倒茬,种植绿肥加快改良进程。对于瘠薄土壤,在增施有机肥的基础上,加强氮、磷、钾、锌肥的投入水平。

2.徙长早衰型预防

根据土壤养分状况及品种特性,推广平衡施肥和精准刚肥技术,确定合理的施肥量、施用时间和施用方法,使棉花各生育阶段所需的养分能及时、足量、均衡地得到供给。合理灌溉,坚持头水看天、看地、看苗情长势,点片旱,点片灌,点片刊旱延迟灌,把握见花灌头水的原则,灌水要严格控制水量,叫保证田间湿润,不涝不早的原则,8月下旬根据棉花的生长别适时停水。促控结合,通过合理的促控措施,促进棉花根系发育,是高密度超宽膜栽培条件下有效防治早衰的关键,抓住盛蕾、初花期地表土壤含水量迅速下降的特点,适当控水、肥,进一步促使棉花深扎根;花铃期以平稳供给水、肥与化调相配合,协调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使光合产物不但能满足大量开花结铃的需要,而且能满足根系以及叶片的需要,使叶片大小适中,叶色深绿,果枝有一定补偿能力。合理控制棉花的生育进程:5月25日-6月5日现蕾,6月25日-30日开花,8月35日―9月5日吐絮,三桃比例达到2-2.5:7:1-0.5。

3.病变早衰型的预防

合理进行轮作倒茬,深耕改土,秋耕冬灌,改善棉田生太环境。选用抗病品种,创造合理的生长环境,减少因不良环境因素影响而导致的病害加重;合理补施钾肥,以增加棉株的抗病能力。综合防治棉花烂铃病,以提高棉花品质,增加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