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种植怎么防治病虫害?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研究

发布日期:2021-10-24 15:50

大豆中富含氨基酸和多种维生素,不但营养丰富,而且种植不难,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可是近年来,大豆病虫害日趋严重,已经影响到我国大豆的产量,接下来一起来看看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一、大豆常见病虫害

大豆孢囊线虫病,处于各生育阶段的大豆都有发病的几率,但是由于大豆处于的不同阶段,其各自的并发症也会有所不同。在大豆还是幼苗时期,若感染了大豆孢囊线虫病,其症状会表现为子叶枯黄,发育时间延长。在大豆处于成株期时,感染病毒后,出现的症状为叶子枯黄,植株缓慢生长,严重的情况会产生大面积枯黄的现象,甚至叶柄也会逐渐变黄,最终花期延迟,一些叶片干枯脱落;大豆根腐病,在大豆病发时,会在其茎基部出现黑褐色的斑点,严重后斑点会扩大,变成不规则的形状,到了大豆病种时,皮层会逐渐腐烂直至其死亡。尤其是在潮湿低温的环境,大豆根腐病毒发展的几率会大大提高,因此这种情况下的生病的大豆种子,体内的蛋白质含量会显著降低,并极其容易被病菌侵袭感染。

二、大豆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根据我国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大豆在生育期间对主要的病虫害应该进行综合防治,系统全面地把握大豆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对其进行有效预防监测,科学的运用多种技术手段,达到消除病虫害的目的,以更好的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2.1物理防治技术

针对大豆根腐病和其他病毒以及在土中存在的2条叶甲等害虫,应该每隔3a便进行1次轮回作物,禁止人们在土地上进行重茬和迎茬,若某一地块曾经发生过孢囊线虫病,至少要进行5a或是更长时间的轮作,例如,可以采用水旱轮作的方式,在曾有大面积大豆食心虫产生的地段,注意将此地与上一年豆茬种植所在地保留一定的间隔,距离至少在1000m以上。在对大豆进行收割后,应该清理干净天剑的病株残体,尽快翻地将并残体埋在地下,加速其中病菌的消亡。对于土壤中存在的害虫,可以通过翻地的方式让其暴露于日光之下,它们由于经不起阳光的强烈照射,在加上天敌对它们的追杀,数量会大量减少,进而减少害虫对大豆的损伤和危害,使得下一年的病虫害发生几率大大缩小;大豆种植人员还应该严格检验大豆的种子,选择抗病虫害性能优良的品种。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大豆品种,在向外地调种时,应该注意当地的病虫害发生情况,严格防范,是否存在没有进行检疫的对象,以防大豆的病虫害为农业生产带来的更加重大的经济损失。

2.2化学防治技术

化学防治技术多指通过药剂的使用来推迟病虫害的发生期限,使得大豆幼苗的根茎不受到破坏。在大豆根腐病发生的重灾区,可喷洒大剂量的可湿性粉剂,但总体用量不得超过种子重量的0.5%,针对大豆孢囊线虫病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可选用40%的乳油,基于种子的重量合理拌种。对于土地上的杂草,也可采用化学除草的方式,清除病、虫源,有效减少存留在中间的寄生虫,效果较为明显的措施有降低整体环境的湿度,时常通风,保证阳光充足照射等办法,可在播种后进行消除杂草的工作,按照一定比例对土壤进行均匀喷洒,若除草没有达到预期效果,还可在插苗后对其茎叶进行处理进行补救。

2.3检疫防治技术

农民在选取苗木时,不应贪图一时的便利,随意播种,应该积极配合当地植物检查部门,按照当地的实际情况和相应管理规定,使用检疫合格的苗木,从根本上预防病虫害的发生,并且应该充分了解成虫的活动期,利用葡萄病虫害防治技巧,在喷洒叶片时,深入到茎秆和枝蔓,在初期毒杀成虫,药剂的选择同样十分重要,相关技术人员应把握好比例,均匀喷洒,还要针对不同的情况随机应变做出处理,如果在检查枝蔓时发现其中有粪屑的排出,可使用注射器向茎蔓注射少量的敌敌畏,以保证大豆幼苗的成活率。相关部门应有计划地规划种植区域,做好示范试验,尽早推出新型农药,带来安全的实用技术,逐渐扩大使用面积,保证农民良好的大豆种植情况。

三、结语

大豆病虫害严重影响着我国大豆的实际收成,种植人员需要对其进行有效的治理和防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产量,更可以促进农业的发展。基于此,大豆种植者应充分了解各种大豆病虫害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病发状况,并掌握相应的防治技术,在生产过程中不断积累经验,从而对大豆实现有效地保护,让其健康发展,进而为我国农业事业的进步作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