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吸浆虫发生为害的特点及防治

发布日期:2021-10-23 16:48

麦红吸浆虫一般每年完成1代,以老熟幼虫结圆茧在麦田士中越夏、越冬。翌年春天,小麦拔节起身时,幼虫开始从茧内伸出上升至3厘米--7厘米深的玫士屋结长茧化蛹。成虫于4月中下旬至5月初羽化、交尾并在麦穗上产卵。卵期5天左右。幼虫孵化后侵入小穗内进行为害,吮吸幼嫩麦粒内的浆液致使麦粒空秕,严重减产。幼虫期约20天,在小麦乳熟疥后老熟,在雨天或潮湿时从麦穗中伸出,弹落地面,入士10厘米--14厘米结圆茧开始越夏。

麦红吸浆虫的发生有如下明显特点:1、发生的几个关键时期与小麦某些生育期相吻合,如成虫羽化盛期常常是小麦“露脸”时,幼虫孵化侵入常常在扬花期,幼虫老熟脱穗入土常常在乳熟期。2、吸浆虫喜湿怕干,对湿度敏感。土壤含水量较大,是幼虫化蛹、成虫羽化出土的行决条件,因此吸浆虫在沿河流域及水浇地发生较重。春季多雨,土壤含水量在20%以上,对幼虫化蛹、成虫羽化均为有利,多雾和露水也有利于成虫产卵和幼虫孵化侵入,发生量就大;反之,3月---4月干旱少雨,土壤板结。幼虫就不再化蛹,继续保持休眠状态在土壤中生存多年,成早也很少羽化,当年发生较轻。

小麦吸浆虫能否暴发成灾主要取决于虫源基数、气候与土壤条件、感虫品种种植面积。近年来因复种指数提高、耕翻次数减少、水利条件改善,为吸浆虫生存及田间繁殖提供了良好条件,虫口密度逐年提高;春季多雨,土壤水分较大可促使当年吸浆虫发生,但春旱少雨,土壤含水量不足,吸浆虫则滞留土中,逐渐积累而越年羽化,为以后的大发生埋藏下了隐患;感虫品种具有内外颖扣合不紧、开花期长、子粒皮薄等特点,,有利于吸浆吸浆虫幼虫的侵入、取食和成活,连续种植能使吸浆虫迅速繁殖,蔓延成灾。

小麦吸浆虫的防治应以农业防治、化学防治并举为原则。农业防治主要是选用抗虫品种,其次轮作倒苦、耕翻暴晒、控制春后灌水、追肥。化学防治适期有3个,即播种整地时、幼虫化蛹期和成虫羽化期。播种整地时,对吸浆虫密度较在的田块结合防治地害虫,可用20%林丹粉或3%甲基民柳磷或辛硫磷、甲拌磷颗粒剂每亩2千克,或用40%甲基民柳磷乳剂、50%辛硫磷乳剂150克---200克对水适量,拌细士25千克制成毒土,均匀撒施后耕翻入士进行土壤处理。春季4月上中旬幼虫上升表土化蛹时,若淘士每方有虫5头以上可用上述毒土撒施麦垄间,撒后及时中耕浇水,防治效果可达90%以上。当麦“露脸”后,手拔麦垄一次可见吸浆虫成虫一二头时,应立即防治,每亩可选用林丹粉4--5克或50%辛硫磷乳油、40%氧化乐果乳油、80%敌敌畏乳油50毫升对水50千克---60千克喷雾,或用4%敌马粉、2%西维因粉1、5千克---2千克喷粉,均有良好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