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覆膜栽培可增产增收

发布日期:2021-10-21 19:47

花生地膜覆盖栽培是我国八十年代推广的重点农业技术,我省由于当时油贱膜贵,花生覆膜栽培增产不增收,该技术曾一度束之高阁。近年来,随着品种的更新和栽培技术不断完善,特别是油膜比价和油米比价发生较大变化后,地膜花生的推广价值愈来愈高,将成为提高我省花生生产水平,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一、花生地膜覆盖栽培的主要作用

1.增温保湿,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据测定,花生覆膜后,苗期(播种至开花)0~10厘米的土温可提高1.03~2.04℃,以后随着植株的生长增温效果逐渐减少,全生育期可增加积温118~146℃。覆膜后,一方面减少了土壤水分蒸发量,另一方面又防止了雨水直接淋打,土壤湿度比较稳定,耕作层较长时间保持疏松状态,有利于花生根系的生长。同时,还减少了90%以上的有机质、氮、磷、钾等可溶性养分的流失,提高土壤的供肥能力。

2.出苗齐整,生长发育进程明显加快。覆膜后,土壤的温、水、气得到较好协调,为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因此,发芽势强,出芽率高;幼苗生长快而齐,分枝早、且多而壮;根系发达,结瘤早而多、固氮能力强,为花生高产打下基础。

3.群体生长均匀,单株生产力高。覆膜后,一方面对土壤的理化性状有利;另一方面,田间小气候又有所改善,促进了花生的生长发育。因此,群体生长均匀,单株生产力提高,单位面积收获产量增加。

4.增产增收,效益显著。据粤北14个点的试验结果,全期覆膜和芽期覆膜的平均亩产为256.7和224.9公斤,比露栽的199.3公斤,亩增57.4和25.6公斤,增产28.81%和12.84%,经济效益显著。此外,地膜花生还可提早5~7天收获,对于缓和“双夏”工作紧张的矛盾和提高晚稻产量,也有积极作用。

二、春花生覆膜栽培的技术要领

1.精心组织,搞好规划。由于地膜花生从播种到收获的各个农事环节比露栽提早,因此,各地要合理规划,做到连片种植和实行水旱轮作,以便于管理和减少鼠、虫、病的危害。尤其是采用全期覆膜栽培,因土壤水分蒸发量少,湿度较大,分散种植不利于加强水分管理,容易造成地下水位过高,根系生长不良、徒长倒伏,引发病虫害和死苗等不良后果。同时,有条件的地方,应积极实行政策扶持、增加收入,订立相应的生产奖励措施和乡规民约等行政手段,以提高农民生产积极性。

2.因地制宜,选好品种。地膜花生按覆膜时间的长短和利用方式,可分为全期覆膜和芽期覆膜两种方法。芽期覆膜的栽培技术较简单,除了播种期栽培水平要求较高外,成苗后的栽培管理与露地栽培差异不大,且薄膜可重复利用,成本较轻,农民容易接受,因此当前应大力推广应用。但是,从长远来看,则应努力推广全期覆膜栽培技术,因为全期覆膜增产增收的效果要比芽期覆膜高一倍左右,更有利于提高我省花生生产的水平和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地膜花生一般以选择汕油71、汕油523、粤油79等品种为宜。其中,汕油71增产潜力大,栽培技术要求高,实行全期覆膜能更好发挥其丰产性;汕油523和粤油79适应性较广,相对粗生,综合性状较好,适宜大面积应用。膜类的选择也应视实际情况而定,采用芽期覆膜可选用本省生产、膜幅(100厘米?)2米、厚度为0.015毫米的地膜或0.03毫米以下通用膜,亩用量为11~12公斤和20公斤左右,过厚成本增重,过薄易烂,不宜重复使用。采用全期覆膜则应选择膜幅(80厘米?)1.5~1.6米、厚度为0.005毫米~0.008毫米的专用超地膜(也称微膜,最好是黑色,利于杀草),亩用量为4公斤和6公斤左右。

3.提早整地,适时早播。冬闲季节(1~2月份)选择晴朗天气,按两犁两耙的要求,先将田土犁松耙碎。第一犁耙后,每亩施入家栏肥1000~1500公斤,再进行第二次犁耙。然后按包沟1.4米(即4.2尺,全期覆膜采用)种四行、或1.7米(约5尺,芽期覆膜采用)种五行,沟面宽30厘米(9寸)、深20厘米(6寸)以上的规格,分厢起畦,并深挖环田沟和排水沟,使畦土保持干爽疏通,确保适时早播。全期覆膜的播种期可提前到“雨水”至“惊蛰”之间,即2月中下旬播种,南部偏早,北部及山区偏迟。芽期覆膜则应掌握在“惊蛰”前后,即2月底3月初播种为宜。

4.合理密植,提高播种质量。播种前,施入足量的基肥后,再将畦面耙松、耙平、耙匀,并清挖畦沟,以防止草害和有利于播种及幼苗生长。然后按畦面宽3.2尺(约1米)开四行、或4尺(约1.3米)开四行、6?寸(约20?7厘米)、双仁播种的规格,亩播2.1~2.2万粒的密度,均匀浅播。播种后将种沟摊平、埋芽,并注意将畦面泥块捏碎,以防顶膜。亩用72%都尔或50%丁草胺等除草剂150毫升,兑水100~120公斤均匀喷洒畦面。施好除草剂后,铺上地膜(种五行用2米宽膜,种四行用1.6米宽畦),挖取沟泥将地膜盖紧压实,使其紧贴畦面。然后再疏通三级排水沟,要求畦沟20厘米、环田沟27厘米以上,以防渍水和降低地下水位。

5.增施肥料,促进生长。在犁耙整地施足有机家栏肥的基础上,播种前,亩用专用复混肥80~100公斤(或碳铵50公斤、过磷酸钙30公斤、氯化钾10公斤)与硼砂1公斤混匀后,均匀撒施于畦面,然后耙松、耙平畦面再进行播种。芽期覆膜花生在揭膜后,亩追尿素5~8公斤,促进幼苗和花芽生长;初花期亩追尿素、氯化钾各7~8公斤促进分枝和花针生长。全期覆膜花生,苗期一般不追肥,如幼苗生势偏弱,可于晴天亩用尿素3~5公斤兑水500公斤淋施;初花期亩用尿素、氯化钾各5~6公斤兑水1000公斤淋施。中后期以根外追肥为主。在针荚期(5月下旬到6月上旬)亩用石灰100公斤、草灰30公斤混匀撒施;进入荚果充实期(6月上旬)后,可单独进行,或结合除虫灭病,每次用适量的磷酸二氢钾(100克)和尿素(200克)进行根外喷施,确保全生育期有充足、均衡的养分供给,利于植株协调生长。

6.加强管理,确保高产。花生齐苗时,选择晴天及时揭膜或进行打孔放苗,防止高温灼苗。放苗的方法是,用刀片在幼苗周围划开7厘米左右的膜孔,并将幼苗真叶全部伸出膜外。打孔时,孔径要尽可能小,以免减低覆膜效果。揭膜后,要及时将畦沟泥土挖清,修复畦边和补平畦面。地膜花生一般不进行中耕,封行前发现大株杂草要随时拔除。前中期以肥水管理为主,遇雨天后,要及时疏通三级排水沟,防止田间渍水。中后期管理以控苗、稳长、保叶防早衰为中心,及时进行化控和防治病虫害。主茎叶龄13~14叶时(大约5月下旬),亩用20%的多效唑粉剂20~25克、硼砂200~300克、兑水60公斤均匀喷洒,达到控长、防倒、增枝,饱果的目的。发现蚜虫、斜纹夜蛾等虫害时,要及时选用避蚜雾、甲胺磷等对口农药进行喷杀。开花后,特别是在针果期后,每隔15天左右,轮用适量的托布津、多菌灵、灭病威等真菌性农药,兑水60公斤喷洒,防止早斑病、叶斑病、锈病等病害及其引发的早衰现象,确保后期株壮、叶健、光合作用旺盛,从而实现高产的目标。此外,花生收获时,要注意做好地膜的回收工作,减少残膜对后作的影响和环境的污染,确保农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