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种植户的三大天敌,防治必须到位

发布日期:2021-09-14 14:53

烟草猝倒病属真菌病害,俗称化苗溶脚在贵州植烟区常有发生,是烟草苗期的重要病害之一。烟草从出苗到十字期最易受害,3片真叶前发病严重。受害烟苗,在近土表的部位呈现水渍状湿腐,以后渐变为褐色,呈水渍状腐烂。一般该病的病势发展较迅速,幼苗会很快倒伏萎蔫死亡。在发病严重的苗床,病苗成片倒伏死亡。湿度大时,病部可见到白色丝状物。

烟草猝倒病主要由土壤传播,病原孢子在土壤中能存活4年多,在适宜条件下,从烟株的茎基部或根部侵入。靠雨水或灌溉水的流动扩大蔓延。

防治方法:(1)农业管理措施。将选好的苗床地,用烧床法进行土壤消毒。及早间苗,改善苗床通风透光条件。苗出齐后,要适当减少浇水量,注意排水,排除苗床积水,防止苗床过于潮湿,或增施草木灰,降低苗床湿度。

(2)药剂防治。播种前5天,用50%的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福尔马林60倍液喷洒苗床,进行土壤消毒;或出苗后用50%的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的代森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5%的甲霜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洒苗床。

烟草赤星病属真菌病害,俗称火泡斑红跳斑烟草赤星病多发生于烟草叶片的成熟期,给烟草的产量、品质带来不利影响。在烟草成熟期,病株自下部叶片开始发病,之后逐渐向上蔓延。病叶最初出现针尖大的褐色圆点,以后扩大发展成直径为1~2.5厘米的褐色或赤褐色圆形或近圆形大斑,病斑中有明显的同心轮纹,病斑的周围有淡黄色的晕圈。严重时,病斑布满叶片,有病斑的部分枯焦脱落,形成孔洞。气候潮湿时,病斑中心产生出深褐色或黑色霉层。叶脉和茎部感病,也可形成长圆形淡褐色病斑,稍向内凹陷。

烟草赤星病的病菌在烟草的病残体内越冬,早春侵染危害。温度26~28℃时,高湿条件下,有利于本病的发展。病菌借助风、雨传播。施用氮肥过多,使烟草叶片生长旺盛,造成大田因密度过大而形成潮湿的小气候,发病较重。

防治方法:(1)选栽抗病品种。可根据本地具体情况选栽抗病、耐病的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烤烟收获后,要认真处理烟株和碎叶,集中晒干后烧毁,可有效清除病菌的越冬场所,减少病原菌的数量。在进行农业活动中,应注意合理密植,改善烟株间的通风透光条件。施肥时除注意氮、磷、钾配合施用外,适当增施钾肥可提高植株的抗病力。

(3)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或下雨后,用50%的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的退菌特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用40%的菌核净可湿性粉剂400~600倍液喷洒叶片,可控制病情发展。

烟草青枯病属细菌病害,又称青基病或半边疯是烟草栽培上常见的一种病害。烟草青枯病是典型的维管束病害,病菌主要从植株根部的伤口侵入,植株的根、茎、叶均可受害,以茎、叶的发病症状最明显。病原细菌侵入烟株导管后,在条件适宜时大量增殖,从而阻碍输导组织的正常运行。受害叶片病侧组织皱缩青枯后凋萎,而无病侧组织继续生长,使叶片呈半边疯症状。横切病茎,可见感病侧的维管束变成褐色或深褐色,挤压病部,会有黄白色乳状黏液菌脓从导管中溢出。青枯病菌、黑胫病菌和空茎病菌复合侵染烟株时,常出现三病一株现象,主要特征为:烟株的茎基部表面组织及根部变黑腐烂,全株枯死,病茎髓部呈碟片状,为黑胫病;烟株中部叶片下垂,但仍为青绿色,病茎髓部呈蜂窝状或全部腐烂,为青枯病;烟株上部茎表面出现黑褐色条斑,内部导管变成褐色,髓部腐烂,发出恶臭,出现空洞,为空茎病。烟草青枯病的病菌有极强的腐生能力,在土壤中能存活1年以上,因此土壤带菌是该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防治方法:(1)农业管理措施。选栽抗病品种;对烟地适当实行轮作制度;适时提早播种移栽。在进行育苗移栽、中耕除草等农业操作时,避免损伤烟株根系和茎秆,减少伤口,从而减少病菌侵入的机会。

(2)药剂防治。可用链霉素200万单位液,即72%的农用链霉素3600倍液,灌根2~3次,或用50%的琥胶肥酸铜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用23%的络氨铜水剂250~300倍液灌根。在烟株生长的团棵期和旺长期,若发现烟株底部叶片有赤斑并凋萎,顶芽向凋萎侧歪生时,将凋萎的底叶摘除,用吸有200万单位农用链霉素的棉球,放置在叶痕处,使药液渗入杀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