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今年水稻种植67.12万亩,当前水稻正处于分蘖盛期,水稻纹枯病、稻瘟病和稻飞虱、稻纵卷叶螟(“两迁”害虫)发生趋势如下:
一、发生情况
1、纹枯病
7月23日调查,系统观察圃尚未查见。7月26日全区情报点数据监测,病穴率0-20%,平均1.6%,是去年同期1.81%的88.4%;病株率0-11.04%,平均0.58%,是去年同期0.98%的59.2%。目前主要集中在早栽(播)早发的稻田,迟栽迟播的稻田尚未见病。
今年水稻栽插(播)后,由于水分管理不当,多数田块处于不断水的状态,使得秧苗根系差,发苗慢,分蘖期间大量补施氮肥,使得水稻无效分蘖增多,群体加大,植株柔软,中后期如遇高温配合,纹枯病将会快速蔓延,发病加重。受今年水稻品种、生育进程、气候条件及种植方式等因素影响,预计今年水稻纹枯病呈偏重发生趋势。
2、稻瘟病
7月23日调查,系统观察圃尚未查见。据7月26日全区各情报点监测,当前面上稻叶瘟已零星发生,主要集中在老病区、感病品种上。稻瘟病是气候型病害,受本次台风“烟花”及下一阶段可能出现的多变天气影响,加之感病品种和感病生育期,流行风险较大。
3、白背飞虱
6月23日,灯下始见1头,并在6月26日、7月2日、7月7-13日有明显成虫迁入峰,截至7月23日灯下累计虫量1477头。系统观察圃7月23日调查,百穴虫量630-995头,平均858.33头,是去年同期290头的3倍。7月26日全区情报点监测,百穴虫量0-790头,平均158.4头,是去年同期195.24头的81.1%。
4、四(2)代稻纵卷叶螟
6月17日,高空灯下始见3头,较去年推迟4天,截至7月23日,灯下零星见虫,未见蛾峰。田间赶蛾:系统观察圃7月22日始见,较去年推迟19天,截至7月27日,亩累计蛾量52.5头;沿江嘶马点6月21日见蛾,7月18日、25日田间亩蛾量均达100头、略有小峰,截至7月26日,亩累计蛾量675头;浦头点7月6日见蛾,7月26日田间亩蛾量150头,始见以来最高日,截止7月26日,亩累计蛾量340头。系统观察圃7月23日调查,零星见卷叶,未查见卵和幼虫。7月26日情报点监测:卷叶率0-1.75%,平均0.21%;百穴虫量0-15头,平均1.14头。稻纵性诱6月29日始见1头,截至7月26日,累计诱蛾23头,未见明显诱集峰。
5、灰飞虱
田间虫量:系统观察圃7月23日调查百穴虫量20-115头,平均68.33头,是去年同期的41.67头1.6倍。7月26日情报点监测:百穴虫量0-520头,平均90.6头,是去年同期73.81头的1.2倍。
二、防治意见
1、防治对象:以早栽(播)早发及播种密度高的直播稻田纹枯病、稻瘟病为防治重点,兼治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其它水稻田,根据田间病虫发生情况进行查治。
2、防治时间:掌握在7月30日-8月2日。
3、防治药剂:推广应用高效、低风险药剂。防治纹枯病可选用噻呋酰胺、嘧菌酯、氟环唑、己唑醇、井冈霉素A等单剂或复配剂;防治稻瘟病可选用稻瘟酰胺、春雷霉素、三环唑等;防治稻纵卷叶螟可选用氯虫苯甲酰胺、甲维盐、茚虫威、阿维菌素、甲氧虫酰肼等单剂或复配剂;防治稻飞虱可选用烯啶虫胺、呋虫胺、三氟苯嘧啶、吡蚜酮等单剂或复配剂。亩用药量严格按农药标签登记用量,兑水50公斤全株喷雾。
三、注意事项
1、为保证防治效果,用药时,田间要保持3-5cm水层,并保水3-5天。同时关注天气,做到用足水量,均匀喷施。使用无人机防治每亩水量不能少于1公斤,避开大风天气,以防药物漂移。
2、做到安全用药,施过药的田水不能排到虾、鱼池塘中。
3、严格遵守农药安全操作规程施药,操作人员工作时间不能太长,高温天气要避开中午前后喷药,防止中毒事故的发生。
4、杜绝超范围、超剂量用药,严禁使用禁用农药。
5、做好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严禁乱丢乱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