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每个节位的叶腋处都有一个腋芽,除去植株顶部5~8节的腋芽不发育以外,其余腋芽均可发育,最上部的腋芽可发育为果穗,而靠近地表基部的腋芽则形成分蘖(分叉),玉米根部有分叉不用去掉。由于玉米植株的顶端优势现象比较强,一般情况下基部腋芽形成分蘖的过程受到抑制。但是,玉米植株产生分蘖的时间大多发生在出苗至拔节阶段,形成分蘖的原因主要是外界环境条件的影响削弱了玉米植株的顶端优势作用所致。同样条件下,品种之间有差异。除此之外,同一的品种,早播的、稀植的、高肥水的、遇高温干旱冻害的、遭受苗后除草剂药害、抗倒剂过量或虫害等因素,均会导致分叉相对较多。但要与粗缩病区分开来,因为粗缩病是毁灭性病害,一般病株明显矮化且大多后期不能正常结实。
现在学术界对此的观点有分歧,掰不掰掉分蘖对产量的影响并非绝对的。有学者实验“掰掉玉米分蘖比不掰掉分蘖增产,但是幅度很小”;也有学者实验“说明不掰掉玉米分蘖比掰掉分蘖增产,而且增产幅度很明显”。而且有的学者认为“由于去分叉时所致的伤害(伤口修复、病虫害侵害等)会造成减产”。
分枝于中部多紧接有效雌穗之下方2-4个,应在吐丝期前及时掰除,避免争夺养分,影响主穗产量,可一手握茎杆,一手抓住分枝,从叶腋侧向掰除,避免伤及叶鞘。以晴天的上午9点至下午5点为宜,以利于掰除分叉后形成的伤口能够尽快愈合。对于双穗率较高的普通玉米品种,如果推广者栽培技术要求的产量模式允许双穗,则不必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