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病规律
苹果腐烂病病原菌的寄生性相对较弱,常见的侵入介质有已经死亡的皮层组织、果柄痕、叶痕、皮孔,长期潜伏。当树体或局部组织衰弱、抵抗力下降时,潜伏菌丝就进一步扩展,表现腐烂病症状。所以,果树受冻害或负载量超荷以后,树势极弱,腐烂病就大肆横行。腐烂病一般1年有2次高峰期,早春3—4月,天气渐暖,病斑扩展迅速,进入病原菌生长旺盛期。5月果树进入茂盛生长期,树体抵抗力增加,发病率急剧下降,病斑扩展逐步变慢。9—11月,树体停止生长,抗病能力下降,病斑又迅速增加和发展。因此,治疗苹果树腐烂病的最佳时期是2—4月和9—11月。
二、防治对策
防治苹果树腐烂病应采取以培养树势为中心,以及时保护伤口、减少树体带菌为主要预防措施,以病斑刮除药剂涂布为辅助手段的综合防治措施。腐烂病防治技术概括为:一施、二刮、三喷、四涂(简称,“1234法”)。一施:在采果后施用一次有机肥,培养树势;二刮:早春和晚秋两次刮治腐烂病病斑;三喷:早春清园、花后、采后喷药防止侵染;四涂:修剪后涂药保护伤口、生长期涂干促进落皮层脱落、入冬前树干涂白防冻害、刮治后涂药防复发。
1、休眠期用药保护
【伤口喷涂药保护】剪口和锯口是苹果腐烂病发生的主要部位。早春对因修剪等造成的伤口以及上年的所有没有愈合的剪锯口、虫伤口,在修剪完成后要及时涂药保护。药剂宜选择3%腐殖酸钠溶液或5%菌毒清水剂50倍液或1.5%噻霉酮膏剂,除伤口涂药以外,还要在全园喷施1次化学药剂,以减轻果园菌量,防止分生孢子传染,药剂可选用25%丙环唑乳油600倍液或45%施纳宁水剂400倍液或1.5%噻霉酮水乳剂500倍液或2.12%腐殖酸铜水剂100倍液。本次喷药要求芽萌动前完成。
【主干涂药】主干是腐烂病发生的主要部位之一,也是产生落皮层和产生表面溃疡的场所。在早春刮治完腐烂病斑后,建议应用60%有机腐殖酸钾30倍液涂刷主干和主枝基部。有利于铲除腐烂病菌,还可为树体提供养分,增强抗病能力。
2、萌芽期防治
病斑刮治,在早春和秋季发现腐烂病斑要及时刮治。要求:对已发病至木质部的病斑,刮成椭圆形、立茬,根据茎的粗度,要求刮面超出病斑病健交界处,横向刮1cm,纵向刮3厘米;对发病仅在韧皮部的病斑,刮除变色的韧皮组织即可。然后涂药。涂抹的药剂可选择1.5%噻霉酮膏剂或“拂蓝克”人工树皮膏剂或3%腐殖酸钠溶液,也可选择5%菌毒清水剂50倍液。药剂需要连续涂抹2-3次,间隔10-15天,防止病斑重犯。
3、花后用药
3~5月是腐烂病菌孢子集中传播侵染主要时期,分生孢子产生和传播的条件是降雨,因此,在休眠期对树体喷药保护基础上,落花后应结合防治其它病害,应结合降雨情况,再次全园用药。药剂可选择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3000倍液或70%乙磷铝·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
4、苹果生长期主干涂药
6月份是树体出现落皮层的时期,也是产生表面溃疡的时期。使用60%有机腐殖酸钾(钠)30~40倍液,或2.12%腐殖酸铜水剂5-10倍液涂刷主干和主枝基部,促进落皮层的脱落,减少表面溃疡的形成。
5、苹果采收后用药
苹果采收后,适逢腐烂病第二次发病高峰。因此应在采收后15-20天全树再喷施一次化学药剂,保护果苔、叶痕、果柄痕等自然伤口。药剂宜选择30%碱式氯化铜(氧氯化铜,王铜)悬浮剂600倍液,或者25%丙环唑乳油2000倍。
6、树干涂白防冻
在冬季土壤封冻前(约11月中下旬),应用涂白剂(水10份,生石灰3份,硫磺粉0.5份,食盐0.5份,动植物油0.05份)涂干防冻。要求主干涂完,主枝涂至距主干50厘米处。
7、桥接
对主干上超过横径一半的病疤,要求采用单枝或多枝桥接,以利辅助输导养分,促进树势恢复。
8、培养和强壮树势
【合理施肥原则】(1)增施有机肥,长期施用畜禽类有机肥的果园改用优质堆肥或生物有机肥,提倡有机无机配合施用;依据土壤肥力条件和产量水平,适当调减氮磷化肥用量;注意钙、镁、硼和锌的配合施用。(2)与合理修剪、覆草、覆膜、自然生草和起垄等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相结合,参考适宜留果量和土壤肥力指标控制周年氮磷肥施用总量,根据树势和树龄分期调控氮磷钾肥料。(3)重视施用秋季基肥,苹果的秋季基肥在采收后迅速施用,施用方法采取条沟法或穴施。
【合理留果】按适合叶果比确定挂果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