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螟的危害与防治

发布日期:2021-09-09 01:47

一、分布与危害

玉米螟,俗称玉米钻心虫,是重要的世界性农业害虫,有亚洲玉米螟和欧洲玉米螟两个种。两种玉米螟在我国都有分布,以亚洲玉米螟为主,欧洲玉米螟分布在新疆伊宁,宁夏永宁、河北张家口、内蒙古呼和浩特、甘肃陇东等地有可能也存在欧洲玉米螟,但仍以亚洲玉米螟为主。

玉米螟为杂食性害虫,在我国已明确的寄主有69种。除玉米外,还为害高粱、谷子、小麦、黍、水稻、棉花、生姜、啤酒花、甘蔗、大麻、马铃薯、向日葵、蚕豆、菜豆、辣椒等作物。此外,还为害苍耳、野高粱、芦苇、荻等杂草。

玉米螟以幼虫危害作物。为害玉米,在玉米心叶期,初孵幼虫潜入心叶丛,蛀食心叶造成针孔或“花叶”;三龄以上幼虫蛀食,叶片展开时出现排孔。玉米进入打苞期,取食雄穗;散粉后幼虫开始向下转移蛀亼雄穗柄或继续向下转移至雌穗着生节及其上、下节蛀亼茎秆。此时玉米雌穗已开始发育,茎节被蛀会明显地影响甚至中止其发育,遇风极易造成倒折。穗期,初孵幼虫潜藏取食花丝继而取食雌穗顶部幼嫩籽粒,三龄以后部分蛀入穗轴、雌穗柄或茎秆。影响灌浆,降低千粒重,导致穗折而脱落。

此外,常引发玉米穗腐病、茎腐病,更加重了产量损失和品质下降。一般发生年,春玉米受害后减产10%左右,夏玉米减产20%~30%;大发生年,减产可达50%以上甚或绝产。

二、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在玉米螟大发生时必不可少的应急防治措施,可以在害虫为害前将其杀灭。由于玉米螟属钻蛀性害虫,掌握施药适期特别重要。药剂应选用低毒、对玉米螟防效好的杀虫剂如多杀霉素、杀虫双毒死蜱、辛硫磷和菊酯类等。

1.玉米心叶末期防治

玉米螟一、二代初孵幼虫分别在春、夏玉米的心叶内取食为害,应以心叶期末施放颗粒剂防治为主。颗粒剂是把一种或两种杀虫剂吸附、包裹或混拌于一定大小的颗粒状载体上制成。颗粒大小以在20~60筛目*范围内较为理想,常用的载体原料主要有砖粒、煤渣、河沙和黏土等其中以砖粒较好,煤渣次之,沙粒最差。颗粒剂撒施部位在心叶正中心和组成心叶丛(喇叭口)的4~5片叶隙,既能深入到组成心叶丛的叶片隙缝中充分接触和杀死当时已潜藏在那里的幼虫,又能长期滞留在缝隙中不随叶片的伸长而黏附在绒毛上被带出心叶丛。

2.机械化药液喷雾

近年来机械化施药发展取得一定进展。如高杆喷雾机等可在玉米田作业。玉米螟危害发生在雄穗打苞期应用颗粒剂效果不理想时喷雾法更好。其特点是见效快但残效短。在小麦与玉米间作田叶面喷雾,可兼治玉米蚜、玉米叶螨及黏虫等害虫,还可减轻玉米矮花叶病的发生。

在1代和部分2代发生区,如在心叶期施用高效颗粒剂,春玉米穗期一般可不防治。但在1代区域有发生期推迟到穗期的特殊年份,以及2代发生区的春玉米和3代区的夏玉米穗期螟害严重时则仍需防治穗期防治比较困难,除采取机械化喷雾外,传统的防治方法有“四腋一顶”颗粒剂防治等,即在玉米抽丝盛期,即60%左右的雌穗抽出新鲜花丝时,利用上述颗粒剂撒于雌穗着生节的叶腋及其上两叶和下一叶的叶腋及穗顶花丝上,重点是保护雌穗,用药量应比心叶期适当增大,对穗期螟害有一定防效。缺点是费工,操作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