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高效生产中应处理好的十大关系

发布日期:2021-09-01 17:55

苹果生产受多种因素制约,只有将各种关系协调配套,才能取得最大的效益。根据多年的生产经验,苹果要进行高效生产,生产中则必须处理好以下十大关系。

1发展方向与市场定位相配套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能种植苹果的区域较多,随着市场体系的逐步完善,我国苹果市场已呈现明显分级现象,国内极品苹果主要供出口及国宴之用,精品苹果主要供酒楼宾馆或超市之需,优质苹果主要供城市批发市场销售,普通苹果主要用于榨果汁。各苹果产区由于环境、生产规模、品种组成、生产技术不同,优势是不一样的。各苹果产区应权衡自己的优劣势,准确地做好市场定位,明确生产的主攻方向,这是苹果生产中应首先解决的问题。象环渤海湾产区及西北黄土高原产区,由于具备生产极品、精品苹果的自然条件,发展方向应以创建出口基地为目标,以生产极品、精品鲜果为重点;关中平原及以河南、江苏、安徽为代表的黄河故道,由于受自然条件所限,生产优质苹果没有优势,但发展早中熟品种热量足,成熟上市早,这是黄土高原产区所不具备的,加之该地区果品加工企业群集,利于规模发展,发展加工品种也具有明显的优势。因而在苹果生产中,要广泛调研,认真分析生产诸要素,明确市场定位,进而确定好发展方向,为高效生产奠定基础。

2发展品种与立地条件相配套

苹果树种类不同,对立地条件要求是不一样的。总体上苹果为喜光树种,要求年日照时数1500h以上,在一定范围内,海拔每增高100m,光强增加4%~5%,紫外光辐射增强3%~4%。绝大多数品种在高海拔地区(800~1500m之间),由于光照充足,果实品质优良、着色好、糖分高、较耐贮藏、产量高,但华红、澳洲青苹在高海拔地区花量少、产量低,表现严重不适。一般苹果生长季的平均气温应达到13.5~18.5℃,大于10℃的积温应在1400~3500℃之间,如气温和积温不足,晚熟品种难成熟。矮化及短枝型品种易成花结果,树势易衰弱,对肥水条件要求较高,要求在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有排灌条件的地方种植,才能发挥其早果丰产的特点;乔化树对立地条件要求不及矮化及短枝型品种严格,生产潜力较大。因而在苹果产业发展中,要严格按照立地条件选择栽培的类型。

3主栽品种与授粉品种相配套

苹果大多数为异花授粉植物,自花授粉率极低,且自花授粉的果实果形多不正,苹果生产中应高度重视授粉品种的配置。一般授粉品种应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要与主栽品种花期相遇;二是花粉量要大;三是本身要有一定的经济价值;四是栽培数量要占到总量的20%左右;五是三倍体品种至少需要两个品种授粉。对授粉树配置不足的果园要采取高接授粉枝、花期放养壁蜂、喷施宝丰灵或花粉等措施。以弥补授粉品种不足的弊端。

4栽植密度与品种相配套

在同等条件下,矮化品种和短枝型品种树冠小,栽植密度较大;而乔化品种树冠较大,栽植易稀。一般的旱地矮化、短枝型品种可按3m×4m株行距栽植,667m2栽植56株;乔化普通品种可按4m×4m株行距栽植,667m2栽植42株。川水地矮化、短枝型品种可按4m×4m株行距栽植,667m2栽植42株;乔化普通品种可按4m×5m株行距,667m2栽植33株,总的原则是宁稀勿密。根据整体生产形势看,苹果生产中稀植的效益明显高于高度密植园。

5树形与密度相配套

树形不同,树体所占空间大小不一样。目前生产中常用的树形结构有小冠疏层形、改良纺锤形、自由纺锤形等,同龄树在相同条件下树冠从大到小依次为;小冠疏层形、改良纺锤形、自由纺锤形、高纺锤形。在乔化栽培时,一般小冠疏层形适用于5m×6m株行距,667m2栽22株左右,特点是成形时间长,前期产量低,树冠大,进入结果期后产量高;改良纺锤形适用于5m×4m的株行距,667m2栽33株的果园,该树形基部有3~4个主枝,成形时间较晚,前期产量上升较慢,进入结果期后产量较高;自由纺锤形适用于3m×4m株行距,667m2栽56株的果园,一般3~5年即可成形,进入结果期较早,早期产量上升较快,容易丰产,所结果实品质优良;高纺锤形适用于2m×4m株行距,667m2栽83株的果园,特点是所有枝均下垂生长,冠幅小,易成花,进入结果期早,易丰产,所结果实品质佳,更新容易。如果不考虑栽植密度,随便选择树形,则易出现树冠郁闭、光照恶化、结果部位外移,出现结果表面化现象,产量低,且树冠下部所结果着色难、品质差、商品率低,不利生产效益的提高。因而生产中要严格按照栽培密度选择相应的树形,以利高产优质,促进生产效益的提高。

6肥料供给与树龄树势生长时期相配套

果树树龄不同,生长侧重点也就不同,所需养分也不一样。红富士苹果在幼龄期(栽植后到结果前,1~4龄)的生长是以营养生长为主,侧重点是生长枝梢。在5~7年生则开始形成花芽,成花结果。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过度,树体养分除保证枝梢生长外开始用于成花结果,对磷的吸收量明显增大。到大量结果后,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并重,对氮磷钾的吸收量全面增加,施肥应适应这种特点。幼树期施肥应以氮肥为主,进入盛果期后要注意氮磷钾配施,一般幼树可按2:2:1的比例施用氮、磷、钾,进入盛果期后氮、磷、钾应逐步过渡到1:0.7:1的比例。果树对不同养分的需求不一样,不但表现在整个生长周期中,也表现在年生长周期中。一般在苹果年生长周期中,在生长前期以营养生长为主,需氮较多;到6月份花芽开始分化,对磷的吸收量急剧增加;到8月份果实膨大生长含糖量开始增加,则需吸收大量的钾肥,施肥管理中应适应这种需肥规律。春季发芽前施肥应以氮肥为主,氮的施肥量应占到年施氮总量的50%以上,配合施用总磷量的25%、总钾量的25%;6月份施肥应以磷为主,磷的施用量应占到年总量的50%,配合施用总氮量的25%;8月份果实膨大期施肥应以钾肥为主,钾的施用量应占到全年总钾量的50%,配合施用总氮的25%、总钾的25%。当然施肥最基本的要摸清土壤养分含量,做到测土配方施用,施肥总量上要以有机肥为主,按照每生产3000kg苹果,年施用优质有机肥4500~6000kg、纯氮35kg、纯五氧化二磷20kg、纯氧化钾21kg的标准,实现精确补肥,提高肥料的利用。

7水分管理与水源天气相配套

据对苹果蒸腾的测定计算,生长期中每667m2苹果园大约需要水120t,折合降雨量180mm,但实际上,只有1/3的自然降雨能被苹果吸收利用。因此,一般在年降水量500~800mm,降雨分布比较均匀或大部分在生长季节降雨的,即可基本满足苹果生长的需要。但在我国北方降水多集中在秋季,而且降水多在500mm以下,因而苹果产区应以保墒为主,降低土壤水分的蒸发损失,提高天然降水的利用率,这是生产中的关键环节。在做好保墒的前提下,要充分利用水库、塘坝、水窖等进行雨季集流,在天旱土壤缺墒时进行浇灌,以补充水分。如有水源应重点在春旱、伏旱时浇水,浇水时要密切关注天气预报,在降雨少、土壤田间持水量低于60%时及时浇水。

8产量与质量相配套

产量和质量是构成效益的两个方面,是互相制衡的,一般高产了难优质,优质了难高产,生产中应兼顾二者以实现效益最大化为目标。一般根据生产经验,苹果如放任结果,667m2产量可达5000kg以上,但过量的结果易导致树势衰弱,出现大小年结果现象,且果实质量差,商品性不高;一般将667m2产量控制在3000kg左右,则表现产量稳定,无大小年结果现象,果实品质好,商品率高。在质量管理方面最重要的应抓好4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这是最根本的;二是要实行单果管理,通过疏花疏果保持25cm留1个果,将多余的、果形不好的、病虫果及早疏除;三是全套袋栽培,选择优质双层纸袋,对选留的果实实行全套袋,保洁防污增亮度;四是在果实后期,通过疏枝、摘叶、转果、覆反光膜、叶面喷钾肥等措施,促使果实着色度增加,提高品质和商品性。

9病虫害防和治相配套

病虫害防治上要坚持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方针,防治结合,坚持有机无公害的大方向,综合采用农业、物理、生物化学的防治措施,以提高防治效果。

农业防治应重点控制化肥用量,增施有机肥以提高树体抗性,强化修剪,改善通风透光条件,降低病虫发生的机率。冬季应搞好清园;春季要及早刮老翘皮、越冬态卷叶虫、蛀干害虫等,降低病虫越冬基数,为全年防治打好基础。物理防治要按季节进行,花期使用诱虫灯诱杀蛾类等趋光性害虫,使用诱虫板粘蝇类、蚜虫和粉虱类害虫,悬挂糖醋液诱杀金龟子。也可采用果实套袋技术防治斑点病。

生物防治注意推广果园生草制,改善果园的生态环境,招引、保护、繁殖和利用小花蝽、瓢虫、草蛉等天敌,达到以虫治虫,保持生态平衡;人工园内放养赤跟蜂、瓢虫、草蛉等天敌,防治螨类、蚜虫类、梨小食心虫等。利用性引诱剂扰乱昆虫的交配性息,减少昆虫的虫口密度。利用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粉剂防治鳞翅目害虫如天牛、螨类、蚜虫等。用2%农抗120水剂200倍液、1%抗菌素200~300倍液、5%硫悬浮200~300倍液防治斑点落叶病、炭疽病等。

化学防治时应以植物源和矿物源药剂为主,在苹果树花芽露红时,喷5°Be石硫合剂,清除树体及园内的病菌和螨类;6~8月份喷布倍量式波尔多液200倍液1~2次,防治早期落叶病、炭疽病。用5%鱼藤乳油2000倍液、3%除虫菊乳油50~80倍液、0.65%茴蒿素杀虫水剂450~500倍液、40%硫酸烟碱800倍液、0.3%苦参碱200~300倍液防治蚜虫、螨类等害虫。

10整形与修剪相配套

整形目的是配备结果的骨架,修剪时调节树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在幼树期以整形为主。红富士苹果修剪以疏枝为主,对无用枝及早疏除,对有用的枝要多长放,通过夏季拉枝,转化为结果枝组结果。随着树龄的增大、枝量的增多,原树形与枝量不相适应,树形也相应地改变。如采用纺锤形整枝的,在进入盛果期后要向变则主干形转变,最后过渡到开心形,以提高光能利用率,促进生产效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