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白菜病毒病的危害症状,大白菜病毒病的防治

发布日期:2021-09-01 17:26

目前,正是我省露地秋白菜的收获季节。但一些农民朋友反映:在大白菜的收获过程中,发现有些白菜的根系不发达,植株矮小、畸形,有时叶片半边皱缩,叶球内的叶片上常有许多灰色斑点。询问这是什么病,如何防治?根据这些农民朋友反映的情况,初步认定这是大白菜的病毒病。现根据资料整理,就这一问题简要回复如下:

症状表现白菜病毒病又称孤丁病、花叶病,是大白菜生长期间的主要病害之一。幼苗期发病:心叶会出现叶脉褪绿,继而呈现黄、绿相间的花叶。叶片皱缩不平,心叶扭曲、畸形,生长缓慢,有时叶脉上会产生坏死的褐色斑或条纹状斑,植株矮化。成株期受害:病叶僵硬、扭曲、凹凸不平、皱缩成团,内层叶片上有灰褐色小点,叶背的叶脉上亦有褐色坏死的斑点或条斑,有时还会出现裂痕。发病严重的植株根系不发达、根须少,植株停止生长,矮化、畸形、结球松散或不能包心结球。

传播途径与发病条件白菜病毒病是由芜菁花叶病毒侵害所致。该病毒除为害大白菜、小白菜、菜心外,还可为害油菜、芥菜、芜菁、甘蓝、花椰菜、萝卜及荠菜、车前子等杂草。在我国北方冬季不能种植大白菜的地区,病毒可在白菜、甘蓝、萝卜等采种株上越冬,也可在宿根蔬菜如菠菜及田边寄主杂草的根部越冬。来年春季,在田间主要通过蚜虫和植株叶片间的摩擦接触进行传播,使多种十字花科蔬菜发病,然后经这些发病的夏季蔬菜再传到秋季的大白菜上。该病的发生流行与大白菜的生长发育阶段和气象条件关系密切。在大白菜的生长发育过程中,7片叶片以前的植株抗病性弱,特别是2~3叶期最易感病,是大白菜感染病毒病的敏感期,也是蚜虫传毒的危险期。如果这一期间遇到26℃以上的高温、干旱天气,就非常有利于传毒媒介蚜虫的繁殖和活动,同时也能缩短芜菁花叶病毒的潜育期,因而白菜病毒病也就很容易发生和流行。一般秋白菜播种早,管理粗放,土壤干燥,缺水、缺肥的情况下,病毒病发生重。白菜连茬,或与十字花科蔬菜邻作,杂草丛生,蚜虫发生量大的田块,病毒病发生也重。

防治方法

选用抗病品种如秋播早熟品种:京秋新5

中白50、中白60等;秋播中熟品种:京秋6

京秋7

金秋70、中白78等;秋播晚熟品种:北京新4号、新5号、中白85等品种,均比较抗病,可因地制宜选用。

调整蔬菜布局合理安排大白菜的轮作和邻作,避免大白菜与十字花科蔬菜重茬连作和邻作。提倡大白菜与玉米、韭菜等进行间作或套作。

加强栽培管理精耕细作,清除田边地头的杂草。小水勤浇,保持地面湿润,降低地温,减少发病。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并增施磷、钾肥。大白菜包心期,每隔7~8天喷1次0.3%的磷酸二氢钾叶面肥,提高植株抗病力。

防治蚜虫苗期防治好蚜虫至关重要。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2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或40%噻虫啉悬浮液3000倍液等药剂,进行喷雾。

药剂防病田间发病初期,喷洒2%氨基寡糖素水剂300倍液,或1%香菇多糖水剂400倍液,或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300倍液,或20%盐酸吗啉胍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20%病毒A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5%植病灵乳油1000倍液,或50%氯溴异氰尿酸可溶性粉剂800倍液等。每隔7~10天喷1次,连续2~3次。可提高植株抗病毒能力,减轻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