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薯高产优质大面积综合栽培技术

发布日期:2021-08-30 08:06

随着种植业结构的调整,山西省襄汾县将甘薯列为棉花的替代型重点开发的经济作物,全县甘薯种植面积为0.8万~1.0万公顷,大约占全省作物面积的10%,是当地种植业的重要经济来源。但是,由于长期品种单一,甘薯褐斑病、黑斑病、卷叶蛾等病虫害危害严重,造成产量低、外观品质下降,农民种甘薯的收入很低。针对这些情况,我们从引进高产优质新品种入手,试验推广了甘薯脱毒、地膜覆盖、倒“7”字型扦插、科学提蔓、化学调控、配方施肥等9项技术,4666.7公顷大面积生产田平均单产鲜薯38043kg/公顷,增产24.8%,增产甘薯3680.6万kg。采用的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1选用优良品种,实行优良新品种脱毒

根据当地农民种植甘薯的用途分别引进3类品种:①高淀粉品种868、徐薯18、秦薯2号、丰产1号等,其淀粉含量达21%~24%,比一般品种含量提高15%~20%,且淀粉洁白,主要用于生产淀粉加工的农户,春播一般单产45000kg/公顷左右,最高单产75000kg/公顷;②优质食用型品种秦薯4号、济薯12、运红宝、花心王等,此类品种一般抗黑斑病,含蛋白质、可溶性糖高,食味甘甜可口,且上市早,主要用于出售鲜薯,一般单产42000kg/公顷左右,最高单产52500kg/公顷;③营养保健型品种日本山川紫,此品种微量元素硒含量比一般品种高100倍,一般单产37500kg/公顷左右,薯形短纺锤,薯皮、薯肉、薯蔓呈紫色,薯块蒸熟后,味甜清香,口感细腻,鲜薯深受消费者欢迎。优良新品种全部进行脱毒,经对比试验,脱毒比未脱毒薯单株结薯数增加0.8个,单株薯重增加206g,增产25.7%。

2起垄栽培

甘薯是地下块根作物,生长发育需要疏松的土壤,一般需要30cm深的疏松土层才能适合生长。起垄栽培的特点是增加疏松土层的厚度,使土壤结构疏松,空隙度大,透气好,供氧充足,起垄后上下层昼夜温差大,有利于甘薯块根生长和养分积累,有利于薯块膨大,早结薯,多结薯。根据当地土壤条件,春薯起垄39.96cm,垄距73.26cm,株距26.64cm,种植密度51000株/公顷。夏薯起垄33.3cm,垄距73.26cm,株距23.31cm,种植密度58500株/公顷。据试验,起垄比未起垄栽培单株结薯增加0.5个,单株薯重增加122g,增产10.9%,且提早上市5天。

3倒“7”字型栽插

倒“7”字型栽插是甘薯插秧的一种新方式,即将苗根部倒“7”字型平栽于垄上5~7cm深的土层,顶芽露出地面6~8cm,其它叶片全部或部分露出地面,然后压实土壤。利用这种栽插方式使入土各节都处于浅层,使腋芽均能萌发形成分枝,薯苗叶片不枯萎,对制造光合产物和运输养分促进薯块形成租膨大非常有利,所以结薯多而均匀,产量高。对于旱地,我们推行两种抗旱栽插方式:一是把水平长苗的基部1~2个节向土中深插,以利吸收底土层水分,增强抗旱能力;二是“饿苗”失水,提高了原生质浓度,吸水力增强,节上不定根萌发快,成活早,促进缓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大田长势和对比试验表明,此两种栽培方法均比常规直插和“V”字型栽插多发根、多结薯,增产约10%~20%。

4地膜覆盖

甘薯是无性繁殖作物,地上部和地下部生长的时间越长,产量也越高,适时早栽是甘薯增产的一项重要措施。甘薯地膜覆盖可以克服无霜期短、有效积温不足的矛盾,起到增温、保墒解决早插秧的作用。同时,加速土壤的养分分解、改善土壤物理结构,优化了甘薯的生长环境。据前期(4月30日)、中期(6月27日)和后期(8月10日)3次甘薯覆膜栽培与露地栽培土壤测试,5cm土壤地温覆膜比露地平均提高2.1℃,土壤含水率水地提高1.2%~2.0%,旱地提高4.0%,0~10cm土壤容重减轻0.08~0.15g/立方厘米,孔隙度增加3%~5%。采用先盖膜后栽插方式,优点是栽后发根快,成活率高。

5改翻蔓为科学提蔓

在薯蔓生长过旺时期,当地群众习惯于采用翻蔓倒向技术来控制不定根,抑制茎叶徒长,但我们试验结果证明,翻蔓害多利少。分析其原因,一是翻蔓降低了茎叶制造养分的能力,由于翻蔓导致机械损伤,叶面积减少,使植株制造养分能力减弱;二是翻蔓导致茎受到损伤,刺激腋芽萌发,新枝新叶成倍增长,消耗大量养分,使输送到块根的养分大大减少。提蔓技术是将蔓自地面轻轻提起,拉断蔓上不定根,然后将蔓放回原处,使其仍保持原来的生长姿态。由于提蔓可减轻翻蔓造成的茎叶损失,比翻蔓增产8%~10%。

6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就是因地制宜地确定密度,构成合理的群体结构,协调甘薯个体与群体矛盾,最大限度地利用地力和光能,充分发挥群体的生产力,提高单位面积产量。甘薯的产量是由株数、薯数和薯重三要素构成,合理密植必须协调株数、薯数和薯重三者之间的关系,才能获得高产。在推广的9个品种中,“868”为主要品种,该品种属于单株生产潜力较大类型,春播密度37500株/公顷,行距79.92cm,株距33.3cm,夏播40500株/公顷,行距69.93cm,株距33.3cm,单株薯重可达1.0~1.2kg;其余品种春播49500”52500株/公顷,夏播57000~60000株/公顷,单株薯重0.7~0.8kg。对少数食用型品种,为了控制薯形,提高商品率,一般要求60000~67500株/公顷,单株薯重0.5kg左右。

7科学配方施肥

甘薯生长期长、营养体大,需肥量相对较多,增施肥料和科学合理施肥是甘薯增产的主要技术措施,我们推行的科学施肥法是以土壤肥力定产量,以产量定施肥量。根据试验,每生产250kg鲜薯需要氮2~2.5kg、磷1.5~2.0kg、钾3~4kg,适宜比例为1∶8∶2较为适宜,施肥原则是农家肥为主、化肥为辅,根据当地的土壤养分情况,每公顷平均施农家肥60000kg、尿素225kg、过磷酸钙750kg、硫酸钾225~300kg。在施肥方法上,采用农家肥和磷肥全部用作底肥施用,春薯两次施氮、钾肥,前期壮株肥以氮肥为主、钾肥为辅,即施氮肥的40%、钾肥的20%,在栽后30~40天施用,后期促薯肥以钾肥为主、氮肥为辅,在栽后50~80天期间施用。对于夏薯,由于生长期较短,采用前重后轻施肥法,封垄前后施肥量为60%,薯块膨胀期施40%。

8喷施激素及化学调控

应用生长调节剂主要是充分协调甘薯生长过程中的“源、流、库”关系,最终使地下部薯块膨大高峰出现早,干物质强度大且持续时间长,从而达到产量提高。栽苗时用BT生根粉5号,浸种液浓度5~10mL/L浸薯苗基部30min,促根早发。8月中下旬,在薯蔓盛长期用40%乙烯利800倍液喷施叶面,使蔓长缩短,分枝数增加,中后期喷施甘薯膨大素2~3次,促进块根快速膨大。

9病虫害综合防治

病虫害是甘薯减产和商品品质降低的一个主要因素。针对当地重点发生的甘薯黑斑病、甘薯叶甲虫(主要在低凹地)、甘薯麦蛾等,我们采取预防为主,综合防治,除选用抗病品种外,采取以下防治措施。

甘薯黑斑病采取3种药剂浸种或浸苗措施,即用50%代森铵200~300倍液或用50%多菌灵1000倍液或50%托布津200倍液浸种10min,也可用50%多菌灵2000~4000倍液或50%托布津液1000~2000倍液浸泡苗基部3min。

甘薯叶甲(即甘薯叶虫)此虫成虫危害甘薯的幼嫩茎叶,幼虫生活在土中,啃食薯块,使薯块表面呈深浅不一的伤疤,严重影响外观品质。由于此虫一般以老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因此在栽薯前,我们要求农户及时彻底地铲除并集中烧掉田间麦茬(指夏薯)和地头杂草,减少或消灭越冬虫源。同时用药剂进行不同时期防治。①田间撒施毒土,整地时用3%呋喃丹乳剂3000g/公顷与细土225~300kg/公顷拌匀,撒施土面,然后做垄,对防治幼虫起到了良好效果;②喷药杀除成虫,成虫发生时,用40%乐果乳剂1000~1200倍液或50%甲胺磷乳剂2000~3000倍液喷在薯田和薯株上,连续喷2~3次。此药剂对防治甘薯麦娥也非常有效。

蛴螬、地老虎和蟋蟀地老虎和蟋蟀主要危害甘薯上部,蛴螬则危害地下部块根。我们采取3种防治办法:①深春耕,结合灌溉、铲除杂草,杀灭幼虫和越冬蛹;②拌毒土,在整地作垄和中耕时,用3%呋喃丹颗粒剂22.5~30kg/公顷撒施,杀死土内和土表活动的地下害虫;③毒饵诱杀,用米糠和麦麸与40%乐果乳剂拌成毒饵,37.5~60kg/公顷于傍晚撒在甘薯垄上进行诱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