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豌豆高效种植技术指导意见

发布日期:2021-08-30 07:37

江苏省种植蚕豌豆历史悠久,近年来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调整,鲜食豆类发展迅速。目前我省每年种植蚕豌豆的面积约100万亩,并以鲜食为主要消费的目标产品。根据我省生产实际和市场需求,制定蚕豌豆种植技术指导意见。

Ⅰ.蚕豆

(一)新品种

根据市场及加工企业需要,选择适宜当地种植的优质、高产、大粒、抗病品种,如通鲜2号(青皮黑脐)、通鲜3号(白皮白脐)等鲜食蚕豆。

(二)新技术

1、适期播种移栽:蚕豆种子直播时间一般在10月中下旬,整个播种期时间20天左右。采用春化技术处理蚕豆芽苗露地一般在10月中下旬至11月底移栽,适宜移栽时间长达50天左右。

设施栽培在8月底至12月底移栽,移栽时期有4个月时间。设施栽培整地后放好滴灌带,移栽前滴灌喷湿畦,采用人工或者机械移栽,芽苗移栽时不必带土,移栽深度4~5厘米,每穴1株。移栽当天用多菌灵加生根粉灌根,移栽后应连续3天滴灌活棵水。

2、适宜密度:种子直播蚕豆3800~4800株/亩,春化蚕豆露地移栽纯作田2500~3000株/亩,大棚移栽1500~2000株/亩。

3、设施温湿度调控:气温达到30℃时,在移栽后用遮阳网遮阴,或采取滴灌(早/晚滴灌一次水分)、通风及延迟铺地膜等措施进行降温管理。10月中下旬铺地膜,10月底架外棚膜,气温低于0℃且棚内开始现蕾时架内棚膜,棚内适宜温度保持在5~22℃。

8月底至9月中旬移栽的蚕豆,移栽活棵后7~10天滴灌水分一次;霜降至立春间无需滴灌水分;2月底至3月底根据需要15天滴灌水分一次,3月底后10天滴灌一次水分。总之保持土壤湿润,总体棚内相对湿度60%~80%为宜。

4、植株调控技术:应通过人工打顶和三唑类防病药剂调控株高。芽苗移栽活棵后(7天左右)摘除主茎顶心;开花后枝条下部始荚长度达4~5厘米时在晴天摘除顶心。或喷施烯唑醇(移栽20天开始施用)等药剂进行调控。

5、肥水管理技术:科学控水:在水分管理措施上,一是要适当拓排水沟系,其沟宽与沟深分别达到30厘米与40厘米,条件好的可建造水泥灌溉和排水沟系;二是平时注意通风降湿,中、大雨量时要防止棚外脚沟内滞留水渗透入棚。

巧施基、追肥:基肥施用500公斤有机肥加40公斤磷肥(或复合肥30公斤和磷肥50公斤),拖拉机旋耕碎土,开沟机起畦,晒土灭菌一周后移栽(播种);整过生长期中结合防治病虫害追施微肥及叶面追肥。

6、病虫害防治:8~9份移栽的春化蚕豆苗期易被斜纹夜蛾幼虫为害,要及时防治;在多雾季节要及时防治蚜虫,控制病毒病发生机率;冬季棚内及时通风降湿及时防治灰霉病,开春温度升高要注意防治白粉病;露地蚕豆在春天雨季易发生赤斑病(药剂需到当地药店咨询)。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实行轮作换茬;清洁田园,降低病虫源数量;清沟理墒,及时排灌;黄板和诱虫灯诱等诱杀蚜虫等。

化学防治: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3000~4000倍液喷雾,斜纹夜蛾幼虫用20%氰戊菊酯乳油1000倍液喷雾;病毒病用20%盐酸吗啉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500~800倍液喷雾,灰霉病用72%霜脲锰锌(克抗灵)可湿性粉剂800~1000倍液喷;白粉病用30%碱式硫酸铜悬浮剂300~400倍液、20%三唑酮乳油2000倍液防治,还可兼治蚕豆赤斑病。

(三)新模式

1、缓解设施连作障碍的生态高效水旱轮作模式:设施条件下的三年五熟,通过种植春化蚕豆、早熟水稻、春化豌豆、早熟水稻、瓜/茄果类,有效缓解设施瓜/茄果类及草莓等高经济效益的连作障碍,充分利用豆科、禾本科的根系吸收土壤中有害的残留物及水旱轮作破坏有害因子的生存环境,降低用工、成本,达到生态、经济两不误的目的。

2、与大棚西瓜轮作:西瓜3月中下旬移栽,6月初开始采摘至8月下旬,亩产4000公斤以上,亩产值15000元以上,西瓜拉藤清棚,9月上旬移栽春化蚕豆芽苗,12月至翌年5月可采摘鲜荚上市,蚕豆亩产1500公斤以上,批发价10元/公斤计,亩产值15000元。

3、有设施蚕豆参与的农牧耦合生态循环3年一周期的高效种植模式:将设施50~200亩范围的面积分成三等份,分别养羊/鸡、种植春化蚕豆及大棚西瓜,开始时间8月底~9月初。经过三年一周期循环后,第1份经历了养鸡/羊—大棚西—大棚蚕豆,第2份经历了大棚蚕豆—养鸡/羊—大棚西瓜,第3份经历了大棚西瓜—大棚蚕豆—养鸡/羊;达到了周年生态,使化肥用量减少2/3以上。

4、设施生态农业农牧耦合生产模式:利用大棚内的植物生态环境放养鸡禽,呼吸野外空气,由于鸡仔能捕食大量昆虫和天然野生草籽,使鸡的饲料消耗少,成本低,鸡的活动量大,商品鸡质量好,这种生态鸡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蚕豆秸秆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是养羊的优质饲料,蚕豆鲜荚采完后,直接放养羊,羊排泄物排放大棚内。这一农牧耦合方法也是未来缓合设施农业劳动率紧张的一种选择:①可降低设施内的用药和人工除草成本,还能疏松土壤;②可避开高温段大棚内用工成本,直接放牧达到高效生态的目的。

Ⅱ.豌豆

(一)新品种

选择适合鲜食的豌豆品种,比如食籽豌豆(中豌6号)、食荚豌豆(台湾红花)等品种。食籽粒品种应选择可溶性糖分含量高、籽粒种皮呈现皱缩状类型,食荚豌豆选择软荚质类型品种。

(二)新技术

1、适期移栽:江苏地区春化豌豆芽苗移栽一般8月底月~10月底,冬季连栋棚遮阴弱光,比较适宜种植鲜食豌豆,可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

2、密度:亩密度1500~2000穴,每穴3株,株距35~40厘米,行距采用宽窄行,80﹕150。

3、肥水管理技术:施足底肥,根据苗情追肥和根外追肥(叶面肥)。每亩施有机肥或农家肥500~1000公斤、磷肥15~25公斤作底肥,花荚期可适当亩施尿素5~10公斤。整地时施用底肥,始荚期施叶面肥,以保花保荚。

苗期灌水、保证全苗是豌豆栽培的关键。始荚期视土壤墒情灌水,以保持土壤湿润为宜,切忌渍水和土壤过湿。有条件的,在垄面地膜下安置滴灌带,有效降低水分蒸发。

4、搭架引蔓:豌豆苗生长至30厘米左右时应搭架引蔓,可选用竹竿在豌豆行每隔2~3米安置一根,固定上爬滕网供豌豆爬蔓。

5、病虫害防治:10月中下旬铺地膜除草,根部至根部铺膜,窄行铺1米宽黑膜,宽行铺1.5米宽黑膜。注意白粉病等病害防治。蚜虫、潜叶蝇的百株蚜量超过1500头时开始第一次防治,可选用适宜药剂每周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兼防豌豆象。

6、大棚日常管理:参照春化蚕豆。

7、适期收获:鲜食豌豆收获时间一般在11月上旬至翌年4月上旬。食嫩荚型品种,在幼荚充分长大、尚未开始鼓粒时采收;食青豆粒型品种,在荚鼓粒饱满、籽粒种脐颜色变深时采收。

(三)新模式

春化豌豆设施种植模式可参照春化蚕豆的种植模式。

五、秋播绿肥种植技术指导意见

种植绿肥是培肥地力、改良土壤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近年来,在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工作推动下,我省冬季绿肥种植面积逐步扩大,2018年秋播轮作休耕试点项目区绿肥种植面积达23万亩。但受去年秋冬季雨水异常偏多影响,渍害较重,绿肥生长不旺,鲜草产量不高。稻茬轮作休耕绿肥面临粳稻收获期普遍迟于冬绿肥适宜播种期、水稻秸秆全量还田影响绿肥匀播出苗等问题,加之部分农户对绿肥种植重视不够、轻种失管等因素,制约了绿肥生产水平的提高。现提出以下秋播技术指导意见:

(一)加强统一种植规划

1、优化区域布局。各地要根据生产实际需求,结合耕地轮作休耕项目实施、秋冬种生产布局调整,加强绿肥作物种植规划。特别是在太湖、洪泽湖、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周边沿线等生态保护重点区域,在耕地利用强度较高、出现土壤障碍的区域,在越冬作物低产低效的区域,积极推广种植绿肥作物,开展轮作换茬,改良和培肥地力,以种促养,涵养水土。

2、相对集中连片。为便于绿肥作物种植、翻压、灌排水等田间作业统一实施,要组织做好同一灌溉沟系内不同田块间种植作物的协调和引导工作,尽可能实现连片推进,减少小(大)麦、油菜、绿肥等插花种植,避免绿肥翻压时可能出现的“水包旱”或“旱包水”现象,防止周围其他作物正常生长受到影响、绿肥翻压质量不高、后茬水稻无法实现早茬早种等情况发生。

3、打造肥美田园。在大力推广绿肥种植的同时,各地要积极创新思路,科学设计,合理搭配绿肥品种,推广种植肥饲兼用、肥菜兼用、用养结合的经济绿肥和多功能作物,如苕子、紫云英、金花菜、彩花蚕豌豆、肥田油菜、二月兰、蓝香芥等豆科与十字花科肥田植物,统一技术模式,集成应用绿色高效栽培、生物培肥改土、机械化生产等技术,因地制宜打造一批养地美观、经济适用的绿肥作物种植示范园。

(二)加强良种良法配套

1、合理选用绿肥作物。各地要根据当地秋熟作物收获腾茬时间、绿肥种植习惯、生态气候条件等因素,选择推荐适宜的绿肥品种。通过近年来大面积生产实践,豆科野豌豆属光叶紫花苕子、毛叶苕子在产草量、覆盖度、抗逆性等综合指标上具有比较明显的优势,建议优先选用。其次是黄芪属紫云英,野豌豆属饲草豌豆,苜蓿属紫花苜蓿、金花菜,草木樨属黄花草木樨,三叶草属绛三叶、红三叶、白三叶等豆科绿肥。另外,黑麦草属多花黑麦草具有冬前生长快,压制杂草,耐寒性强,越冬稳定性强,在一些播种季节明显偏晚的地区可以推荐选用。也可选择景观效果相对较好的十字花科肥田油菜、二月兰等作为补充。提倡推广豆科、禾本科、十字花科绿肥混播技术,实行直根系与须根系相结合、高秆型与矮秆型相结合、直立型与匍匐型相结合,充分利用光、温、水、土等自然资源条件,增强抗逆应变能力,提高绿肥鲜草产量。

2、接种根瘤菌剂。对多年不种绿肥或土地整治复垦的地方种植豆科绿肥,要适当接种根瘤菌剂,使豆科绿肥根系产生根瘤,发挥固氮作用,提高绿肥种植效果。一般每克菌肥要求含活菌数3亿个以上,每公斤可拌5~10亩地的种子。可将根瘤菌调成浆糊状,与种子拌匀,晾干2小时左右即可播种。当天拌种须当天播完。播种前,如土壤墒情适宜,可先浸种6~12小时再拌种,以加快种皮软化,促进种子萌发。

3、采取适宜播种方式。绿肥作物要达到高额产草量,必须抓住农时季节,争取早苗、壮苗。我省一般10月上中旬让茬的田块,小粒型种子可以采取浅耕灭茬播种,绿肥蚕豌豆等大粒型种子可以免耕穴播或条播。10月下旬以后让茬的水稻茬田,优先推荐采取稻田套播方式,并严格把握共生期。对于籽粒较小的绿肥作物,还可示范推广机械喷粉器喷播,籽粒较大的绿肥作物可采取机械点播,提高播种效率。

(三)切实提高播种质量

1、力争早播,严控套播共存期。适期早播是培育壮苗、获取高产的重要保证。有早茬口的条件下,苕子、紫云英、油菜等在10月上旬之前播种为好,最早可以提前到9月份播种。由于我省粳稻大多在11月上旬前后收获,已错过绿肥适宜播种期,需进行稻田套播,以便争早播种。严格掌握不同绿肥作物与水稻的共存期:黑麦草与水稻的共存期可达30天;苕子、紫云英与水稻的共存期以不超过20天为宜;油菜、蚕豆与水稻套播的共存期一般不超过5天。若秋季雨水较多、水稻田间湿度大时,要相应缩短共存期。

2、足量匀播,套施基肥。绿肥作物播种,在节约用种、降低成本的前提下,要用足用够种子,以达到田间较高的覆盖度与产草量,否则起不到还田改土的应用效果。一般苕子亩用种量为4~5公斤,紫云英亩用种量3公斤左右,饲草豌豆亩用种量为5公斤左右,油菜亩用种量为400~500克,蚕豆亩用种量9~15公斤。苕子、紫云英与油菜混播田块,亩用种总量相同。随着播种期推迟,播种量相应增加,以保证越冬前田间有效苗数。按畦定量均匀播种,套播后要用竹杆或绳子轻拨稻株,让夹藏在水稻植株上的种子及时落到田中。对于地力较差的田块,要适当施用基肥。在水稻收获前,每亩套施过磷酸钙或钙镁磷肥20公斤左右,通过“以磷增氮”、“以小肥养大肥”,促进绿肥生长,提高鲜草产量。

3、水稻及时断排水,收获留高茬。稻田套播绿肥,水稻后期必须做好田间水分管理,在水稻成熟前7~10天开始断水,降低田间土壤湿度,保持田面干燥,以利机械作业。如秋收秋种期间雨水较多,要缩短共存期,“宁迟勿烂”,以水稻收获时绿肥种子刚刚萌动为宜,以免烂泥收割水稻,碾压踩坏绿肥幼苗。水稻收割时,留稻茬高度30厘米左右,秸秆切成碎段,长度控制在5~7厘米以内,并均匀抛散在田面。要尽可能摊薄摊匀秸秆,让幼苗能早见光炼苗,防止局部秸秆覆盖较厚,影响出苗和壮苗。如秸秆量较多,应清理部分秸秆出田。

4、加强沟系配套,预防旱涝。大多数绿肥作物不耐涝渍,要加强沟系配套,确保排灌通畅、雨止田干。绿肥作物播种后,土壤墒情适宜时,及时机开沟覆土,消灭露籽。稻田套播绿肥,要提前开好稻田主要沟系,以便及时排水降湿。

5、主动抗灾应变,培育壮苗。针对各种不利因素,各地应及早制定对策措施,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对于土壤肥力较低的稻田,可在水稻收割后、绿肥第一片真叶期时每亩追施尿素2.5公斤左右,促进绿肥生长发育。秋冬季如遇干旱,出现土表发白,绿肥叶片发红发黄时应灌“跑马水”抗旱,即灌即排。针对不同绿肥作物的病虫害,要及时防治,将损失降至最低程度。对稻茬豆科和十字花科绿肥的禾本科单子叶杂草危害较重田块,可在杂草3~5叶期、寒潮来临前用药化除。部分肥菜、肥饲兼用的绿肥田,不宜使用农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