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饲兼用型玉米的市场前景及高效合理施肥方式

发布日期:2021-08-28 16:03

粮食兼用型玉米在生产上,不但经济效益十分显著,而且大大拉动了畜牧业的发展。粮饲兼用型玉米营养物质含量丰富,用途广,附加值高,而且还可以提高单位面积土地的利用率和产出率。粮饲兼用型玉米是指玉米籽粒中赖氨酸含量在0.4%以上的特用玉米,由于其含量是普通玉米的两倍,所以又称高蛋白玉米。下面一起来了解一下:。

1、玉米的需肥规律

玉米在整个生育期对营养物质的需求量较高,尤其是对氮、磷、钾这三种元素,其吸收量和比例是随着玉米的产量的变化而变化的,产量越高,对这三种元素的需求量也越高,另外,由于土壤的肥力、肥料的种类、气候条件以及施肥方法的不同,氮、磷、钾元素的数量和比例的也存在很大的差异。通常情况下,每生产100kg的籽粒,需氮量为2.6kg、磷为1.21kg、钾为2.18kg,三者的比例约为1;0.46:0.84。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不同的生育阶段对氮、磷和钾的吸收速度和需要量不同。玉米在苗期的生长较慢,并且植株较为矮小,因此对肥料的吸收量较少,对氮的吸收量约占总氮量的2%左右;到了拔节期至开花期这一阶段,玉米开始进入生长的旺盛期,并且在这一时期也是玉米雌穗和雄穗分化形成的发育期,对营养元素的需求量增多,并且吸收速度变快,是玉米需肥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玉米对氮素的吸收量约占总氮量的50%左右,因此要确保氮肥的供应量,否则极易导致玉米在这一阶段缺氮,而造成玉米的穗小、粒少,使产量下降;玉米进入灌浆期后,对肥料的吸收速度和吸收数量逐渐的下降和减少,但是此时对氮的吸收量仍较大,约为总氮量的45%左右。玉米对磷的吸收规律与氮基本一样,在拔节期到抽雄期达到高峰后,授粉以后逐渐的减慢。玉米对钾的吸收为在抽穗授粉期的吸收量为50%左右,到了灌浆高峰期后,对全部的钾素已基本吸收完成。

2、玉米施肥量的确定

虽然玉米对肥料的需求量较高,但是也并不是越多越好,施肥量要适宜,才能保证玉米种植高产优质的目的。最佳的施肥量要根据玉米的需肥规律、土壤的肥力以及肥料的种类等因素来确定,给玉米提供适宜数量的氮、磷,钾和其他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元素。在确定施肥量时目前最科学的方法是根据实际的情况进行测土配方施肥,这样可根据实际的种植情况来确定最佳的施肥量。通常情况下玉米每亩的施肥量为50~60kg,氮磷的比例保持在1:0.4~0.5。

3、玉米的施肥技术

掌握好玉米的施肥规律,并确定好最佳的施肥量后就要对玉米进行科学合理的施肥。对玉米进行施肥时要确定好施肥的时期,并采用科学施肥方法,以最大限度的发挥肥料的效力,提高肥料的利用率。玉米的施肥技术包括基肥、种肥、追肥和根外喷肥。

基肥。基肥在玉米的整个生育期占有重要的地位,玉米施肥要以基肥为主,追肥为辅。在施加基肥时最好选择农家肥或者绿肥等有机肥料,也可以辅助的使用一定量的化肥。使用有机肥可以有效改善土壤的肥力,对春季的保水、保墒、提高土壤的通透性起到良好的作用。并且可以通过有机复合体来延长肥料的供应时间,可以缓慢的释放养分,为玉米生长的苗期和生长发育的中后期提供充足的营养需求。基肥的施加是在播种前进行的,可以结合深耕整地将基肥施入。基肥要深施,一般深度要求在20cm左右。

种肥。种肥并不是必须要施加的肥料,有的地土壤的肥力较好,则不需要施加种肥,还有的地区在施种肥时将基肥与种肥一次性施放,这样不但不利于幼苗的生长,还易造成烧苗,因此在施加种肥时要在播种时进行。种肥的作用是促进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的生长,一般以化肥为主。在使用种肥时要注意,如果使用不当会引起烂种,因此要掌握正确的施肥方法,种肥应与种子保持一定的距离,一般以8~10cm左右为宜,施加量为总量的10%。

追肥。玉米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对肥料的需求量不断的提高,基肥的施加已无法满足营养的需求,因此要根据玉米不同的生育阶段合理的进行追肥。追肥要分次进行,对于没有施种肥的玉米可在第一次中耕时追施提苗肥,数量与种肥一致;玉米到了拔节期至抽雄期这一阶段对肥料的需求量最大,是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并进的时期,此时充足的肥料供应是玉米产量和质量的有效保障。此时要追施孕穗肥,采用的肥料种类为速效的氮肥,施加的数量为总氮量的40%~50%,方法是结合中耕培土开沟施入;玉米在抽雄期以后进入生殖生长阶段,此时是籽料干物质的累积时期,并且干物质的90%的产量来自于叶片的光合作用,因此此期施肥的目的是保证玉米叶片正常的生长,这一阶段施加的是花粒肥,使用速效氮肥5~10kg,可增加粒重,达到高产的目的;叶面肥是根外追肥的一种,主要是对脱肥地块进行补肥。这种方法操作简单,并且见效快,施加的肥料种类主要有微量元素叶面肥、有机化合物叶面肥。

1、发展粮饲兼用型玉米的意义及前景

粮饲兼用型玉米作为一种特用型玉米具有效益突出、用途广泛、高产质优等多方面的特点,近几年已在我省大部分地区逐步发展起来,成为效益型玉米生产的主体,同时也相应地带动了养殖业的发展,为提高广大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了一条前景广阔的道路。

1.1粮饲兼用型玉米作为粮食,有很高的营养价值

从营养学角度来说,赖氨酸、色氨酸等是人体所必需又无法在体内合成的氨基酸类型,其含量的多少是衡量蛋白质品种的重要标志,含量高的营养价值就高。科学表明,人体内缺乏赖氨酸容易患“癞皮病”,所以粮饲兼用型玉米在食用的同时还具有防治癞皮病的特殊功能。另外,作为粮食本身,其所含的蛋白质营养价值与牛肉的蛋白质相同,对成年人而言每人每天供给该玉米粉300g就可以维持氮的代谢平衡,而用普通玉米则需600g才能达到相同目的。这对以玉米为主食,又缺乏豆类食品的地区(豆类赖氨酸含量高),发展高赖氨酸含量的粮饲兼用型玉米的生产,对增强人们身体健康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同时,现代饮食学认为,人们膳食质量提高的标志之一,是肉蛋奶在食品构成比例的增加。由于我省草原面积十分有限,再加之人为的畜量过载,退化现象十分严重,依靠牧区提供大量动物性食品是不可能也不现实的。所以,大量的肉蛋奶必须依靠农区的养殖业提供,显然,粮饲兼用型玉米作为优良的牲畜饲料可以间接地提高人们的膳食水平。

1.2粮饲兼用型玉米作为饲料,有很高的经济效益

目前,中国农科院等科研部门已培育出产量潜力与普通杂交玉米相当的粮饲兼用型玉米品种,如中原单32号、济单8号、新丹6号、兴垦3号、农大108等品种亩产均可达到800kg以上。我区近年引进的丰禾10号专用品种,已经过试验、示范获得成功,并大面积推广应用,收到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在养殖业中,粮饲兼用型玉米因为赖氨酸含量高,所以用它养猪,其日增重为普通玉米的50%~110%,相当于普通玉米加大豆粉的饲喂水平;而且在饲料消耗上料肉比也低,如果生猪每增加7.0kg体重,喂粮饲兼用型玉米只需3.3kg,喂普通玉米则需6.9kg。这种效果在养鸡、养兔的试验中也有类似的结论。另外,粮饲兼用型玉米生育后期持绿性好,活杆成熟,在采收完籽实之后其植株仍然保持青绿、鲜嫩、柔软多汁,并富含大量的营养成分,青贮后也不丧失,具有很高的利用价值。如冀丰58粮饲兼用型玉米,亩产籽粒潜力可达900kg以上,青绿秸杆饲料4000kg左右,茎叶中含粗蛋白质高达7.1%,比普通玉米高出3%,是喂养奶牛的最佳饲料。所以,在当前种植业结构调整中,许多农民采取这种粮牧并举的经营方式,通过发展畜牧业过腹增值来弥补粮食种植收入之不足,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1.3作为粮饲兼用作物,它有利于种植业结构调整

粮饲兼用型玉米的大规模生产,正在悄然改变人们对“大苞米”的传统认识和市场观念,使人们自发地适应市场需求,不断优化玉米特色品种与类型,逐步构建起粮、经、饲三元种植结构。今后还要大力引导农民发展饲料玉米生产,扩大粮饲兼用型品种的种植面积,发挥出粮饲兼用作物的独特作用,推进种植业结构调整和充分利用玉米秸秆,实现种养结合,提高玉米种植的产量、品质,使玉米种植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实现玉米增值,企业增效。

2、粮饲兼用型玉米栽培技术要点

2.1隔离种植,防止退化

粮饲兼用型玉米的特异性质由隐性基因控制,当这些玉米接受普通花粉时,其优质特性就会丧失,因此应与其它玉米隔离种植。可采用时间隔离(品种花期相差25d以上),空间隔离(不同品种地块相距300m以上)和障碍物(如高大的农作物或树林、建筑物)等方式进行。

2.2一次播种,确保全苗

粮饲兼用型玉米种子松软,出土能力比普通玉米稍差一些。若播种过早,温度低、湿度大、易烂种。播种时若土壤板结,或播种过深,或土壤含水过多,都不利于发芽出苗。因此,为了一次播种保全苗,一定要整好地,使土壤疏松,含水量适宜,播种深度以3cm为宜。

2.3精细管理,合理施肥

由于粮饲兼用型玉米籽粒轻,幼苗比普通玉米弱,所以苗期应早追肥,促苗早发。且其籽粒灌浆慢,应抓好开花授粉和籽粒灌浆期的肥水管理。另外,开花时每亩追施氮肥7~10kg,浇好灌浆水,保持土壤潮湿,以满足灌浆期间对养分和水分的需要,防止植株早衰。

2.4收后处理,防止霉变

粮饲兼用型玉米含水量比普通玉米高,所以籽粒收获后应及时晒干,秸秆及时青贮,防止籽实和秸秆发生霉变,降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