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墒情测报在小麦生产中的应用实践

发布日期:2021-08-25 00:28

“麦收隔年墒”是渭北旱原小麦生产中长期积累的成功经验之一。八十年代以来,科研农技部门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多方面的试验研究,九十年代初基本形成较完正的底墒测报指导小麦生产技术体系。如量水栽培技术,已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近些年省土肥站的土壤墒情测报与这一技术结合紧密,应用较多,效果显著,得到领导和有关部门赞赏,群众满意。

①墒情测报与栽培技术指标。墒情测报在旱作小麦生产中应用,需要把墒情测报结果分析与小麦栽培技术结合起来,找出相对指标,方可提供生产参照应用。由于各地地貌不同,土质差异,气候有别,所以墒情测报应用各地小麦生产的指标也不可能一样。

②技术应用条件。该技术应用,首先要求耕地土壤土层深厚、具有较好的通透性,持水量大,年降雨量在400mm以上,且有6-9月集中降雨之特点。渭北旱塬是我国黄土高原区典型的旱作农业区之一,也是应用该技术的最好地域。其次,要建立墒情测报网点,进行长期固定测报,积累资料,对照本地当年测报结果,提供土壤墒情可靠数据资料。第三,结合种植制度和作物,对当地土质、气象等有关资料进行收集整理,定性定量分析;在此基础上适当安排土壤墒情与施肥、品种、播期、播量、耕作、覆盖等试验示范,逐步摸索,测报与栽培的各项技术指示,进而完善技术措施,形成本地区技术模式,为大田生产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