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地辣椒疮痂病的发生与防治

发布日期:2021-04-21 17:53

辣椒疮痂病,又称细菌性斑点病。该病在淮北地区发生普遍,为害损失较大。据笔者调查,该病在阜南县露地和设施栽培条件下均有发生,尤以设施栽培中发生为重,发病株率平均达40%~80%,为害损失一般在10%~30%,高的达50%以上。

1发生规律

该病由黄单胞杆菌属细菌侵染引起。病菌在种子表面或随病残体在土壤中越冬,带菌种子能远距离传播,成为初侵染源,田间借雨水、昆虫及农事作业传播再侵染,由气孔及伤口侵入。适温下病菌在叶上、果实上可分别潜伏3~6d和5~6d。7~8月高温多雨,特别是暴风雨后最易发病;连作地发病也重;温度和湿度下降,发病慢而轻;植株生长不良时,发病较重。

2症状诊断

植株各部位均可发病,以叶片发病较多。幼苗受害,子叶上生银白色小点,水渍状,逐渐变为淡黑色,凹陷。成株期发病,叶片初生水渍状黄绿色小斑点,后边缘呈暗褐色,稍隆起,中部色较淡,稍凹陷,表面成粗糙不规则形疮痂斑,严重时连成大块病斑,叶片变黄、干枯脱落。茎和果柄发病,初为水渍状不规则条斑,后变成暗褐色隆起小点或呈疮痂状。果实发病,初生黑褐色隆起小点或呈泡疹状,后扩大为稍隆起的圆形或椭圆形病斑,黑褐色,疮痂状,边缘有裂口,潮湿时中间溢出菌浓。

3防治方法

3.1种子消毒

自留种可选无病健果留种;购买的种子可用55℃温水浸种15~20min后催芽,或用1∶10的农用链霉素液浸种30min后催芽播种。

3.2加强田管

以有机肥为主,适当增施磷钾肥;地膜覆盖的膜下滴灌,避免大水漫灌,并合理通风换气,防止温、湿度过高;及时清除病残体,消除减少侵染菌源。

3.3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用1∶1∶200波尔多液(硫酸铜0.5kg,生石灰0.5kg,水100kg)或用200mg/kg农用链霉素或65%代森锌可湿粉500倍液或30%滴涕杀菌剂400倍液喷施,每隔7~10d喷1次,连喷2~3次。最好用2种或2种以上药液交替使用,以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而降低防治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