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发病时期及症状

发布日期:2021-04-05 18:32

1、种芋和贮藏期块茎发病

软腐病引起种芋或块茎贮藏期的腐烂,是造成烂种的主要原因。开始时块茎局部腐烂发臭,后腐烂部位逐步扩大蔓延至整个块茎。腐烂的块茎又可将病传给邻近的块茎。在播种期,种芋受侵染,被害块茎初期表皮产生不规则形水渍状暗褐色斑纹,后逐渐向内扩展,使白色组织变成灰白色甚至黄褐色湿腐状,溢出大量菌液,块茎腐烂。最后,随着水分的降低,块茎变成干腐的海绵状物。受害种芋发芽出苗后,芋尖弯曲,展叶早,刚露土即展叶,叶不完全展开,或叶柄、种芋腐烂。若叶展开后种芋发病则表现为叶片向叶柄作拥抱状,株形像一个蘑菇,叶色稍黄,种芋腐烂。

2、生长期发病

①生长期块茎发病,症状表现为植株半边发黄,俗称“半边疯”或全部发黄,叶片稍萎蔫,从块茎与叶柄交界处折断叶柄,可发现断处有部分的叶柄组织变褐色。挖出块茎时,发黄萎蔫的那半边的块茎腐烂,全株发黄的则全部块茎腐烂。

②生长期植株发病,症状表现为茎基部(即叶柄基部)软腐,并迅速折断倒伏,叶子仍然保持绿色,这种症状从发生到倒苗腐烂发展很快,属“急性型”。

③生长期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产生墨绿色油渍状不规则病斑,边缘不明显,多沿叶脉向两旁叶肉作放射状或浸润状发展,后小叶腐烂悬挂在植株上,有时有脓状物溢出。以后病害沿叶柄向下扩展至块茎,整株腐烂。有时病菌沿半边叶柄向下扩展,使叶柄一侧形成水渍状暗绿色的纵长形条纹。之后,组织进一步软化,条斑随即凹陷成沟状,溢出菌脓,散发臭味,使植株腐烂。

3、病原菌

魔芋软腐病病原菌属软腐病系由细菌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引起。本菌生长发育的最适温度为25~30℃,最高温度40℃,最低温度2℃,致死温度50℃经10min。在pH值5.3~9.2之间均可生长,其中pH值6~7最适宜。不耐光,不耐干燥,在日光下暴晒2h,大部死亡,在缺氧条件下能生长;该细菌可以在腐烂的魔芋组织中存活两周,在未完全腐烂的组织中可以存活更长时间,在脱离寄主的土中只能存活15天左右;病原细菌主要在感病的块茎、土壤中未腐烂的病残体及一些昆虫的体内越冬。本菌与白菜软腐病属同一菌源,除为害十字花科蔬菜外,还侵染茄科、百合科、伞形花科及菊科蔬菜。细菌主要从伤口(自然裂口、灼伤、虫伤、机械伤等)及病痕侵入。主要通过雨水、灌溉水、带菌块茎、带菌肥料、昆虫等传播到其他魔芋植株,从伤口侵入造成其他植株发病。在土壤病残体或带菌肥料中越冬的细菌的菌体,通过水等传播到魔芋上,从魔芋叶柄基部或种芋的伤口侵入,引起发病。病变部产生的大量细菌又通过水及昆虫传播到其他植株,造成其他魔芋植株发病。在魔芋生长季节,如果条件适宜,侵染循环可以进行多次,每次侵染循环的进行都会使软腐病加重。潜伏在维管束中或通过维管束传到地上各部位,遇厌气条件后大量繁殖,引起发病,特称潜伏侵染。

该病在整个魔芋生育期均可以发病,一般在6月中下旬开始发生,7~8月雨水多,空气和土壤湿度大且魔芋生长处于换头和块茎膨大期是发病高峰期,9月中下旬气温下降后基本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