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早枯的原因及预防措施

发布日期:2021-03-13 13:28

一、早枯现象发生的症状表现,去年湖北江汉平原棉花伏桃考察,一般结铃30个左右,多时达50多个,大部棉田生长正常,但8月15-16日和8月28日连降两场暴雨,降雨量局部达150毫米以上,雨后有的棉棉田出现局部全株蔫萎,两三天后变成灰褐色枯焦死亡;有的棉株自上而下蔫萎,有的逐渐死亡,有的虽能恢复,但也造成严重减产;也有的出现蔫萎后形成青枯。

二、早枯与有关因素的关联

1、与品种的关联,据国欣棉花研究所潜江试验站对湖北目前种植的54个棉花品种调查,雨后早枯死苗率平均为39.5%,其中死苗10%以下的9个品种,占16.6%;死苗10%-30%的15个品种,占27.8%;死苗30-70%的23个,个占42.6%;死苗70以上的7个品种,占12.9%。在同样条件下,品种之间死苗差异显著,一般结铃较少,生育期较长的死苗较轻;结铃多,成熟早的死苗较重;抗枯黄萎病能力强的较轻,感病品种较重。

2、与地势的关系多点调查显示地下水位较高(不足1米)、那里排水不畅,那里死苗就重。据太湖农场会员组长胡高生十亩示范田调查,北头地势较洼,排水不良,早枯死苗较重,而南头地势较高排水舒畅,基本没有早枯现象发生。

3、与施肥的关系据调查棉花追肥一般重施在花铃期,施肥时间一般在7月15日一20日,一次追肥量20-25公斤尿素,与这次暴雨后发生早枯没有明显关系。但施肥不足,长势弱的沙性地棉田发生较重;另外有部分棉农,盖顶肥追肥过晚,追肥偏多,而且追后遇雨的棉田,死苗较重。

另外南方棉田普遍缺钾,钾肥使用不足的棉田,早枯死苗发生较重。

三、棉田早枯发生的原因,去年暴雨后棉田发生早枯,在湖北各地均有不同程度发生,不是局部现象。最后有关专家认定:棉花死苗是由于棉花出现早衰现象后突遇暴雨渍害造成,由于感病品种、早熟品种、结铃多的加重了早衰程度所以死苗较重,地下水位高、排水不良是早枯的主导因素。肥害主要是一次追肥(尿素)过多,追后肥料尚未完全溶化,突遇暴雨(或浇水),使土壤局部浓度过大,不但棉花不能吸收,还会形成养分倒流,造成棉株蔫萎,这类现象发生后,一般部分植株能够恢复。棉田缺钾诱发黄叶枯病或红叶枯病造成,此类现象多发生在缺肥或营养失调棉田,缺肥棉田不仅缺钾,氮肥也不足,发病初期叶脉间出现黄色斑点,叶脉保持绿色,叶缘枯焦,逐渐变黄,为黄叶枯病;营养失调棉田氮肥充足,因缺钾发病,初期叶脉间出现红色斑点,叶脉保持绿色,叶缘枯焦,全叶逐渐变红,为红叶枯病。以上病害由上而下,由外向内发展,久旱突遇暴雨,全田发病,突然枯焦。发病初期很像枯黄萎病,但剖茎后不变色。

四、棉田早枯的预防和补救措施

1、选用抗涝、抗病品种这是防治早枯的基础,品种选择要因地制宜,早茬移栽应选生育期较长的品种,使成铃高峰期错过暴雨季节;麦后、油菜茬移栽应选择早熟性好的品种,防止成熟过晚影响产量。

2、疏通四沟,做好排水工程,去年调查结果显示,那里排水工程做得好,那里早枯发生就轻,尤其地势较洼,地下水位较高的地块,通过培土开挖使湘沟、横沟、竖沟、主沟分别达到20、30、50、100厘米左右为宜,做到雨后排水通畅。

3、采取有效管理措施,推迟根系衰老期棉花根系发育的最旺盛时期在蕾期到初花期,结铃后根系发育逐渐减弱,因此开花后棉花的田间管理以养根护根为主,推迟根系衰老,防止早枯发生。开花后棉花不宜深中耕,追肥宜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一次追肥量较大时以雨后或浇后追施为宜,用肥量较大的高产棉田花铃肥重施分两次进行,初花一次,结铃盛期一次,追肥距根不宜过近,深施在沟中间为宜;7下、8上棉花进入成铃盛期,每亩施盖顶肥5-7.5公斤,为减轻根系负担,每7天喷施一次叶面肥,以2%的复合肥侵出液最好;

4、增施钾肥南方钾肥使用量,一般田每亩20公斤左右,高产田30公斤左右为宜、施钾不足的,花铃肥要补上,进入8月份缺钾棉田,每7天喷施0.3%磷酸二氢钾一次。

5、早枯发生后的补救和田间管理早枯发生后要根据发生程度和原因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首先要进行排水,降低渍害;对发生较轻的,及时揪桃晾晒,拔除死株,增强田间通风透光强度,浅划凉墒降低田间湿度,通过田间管理尽快使未死棉株恢复正常生长。对因肥害造成的蔫萎现象要及时浇水,以降低田间浓度,促使棉株恢复正常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