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芋种植病害分析

发布日期:2021-03-03 04:15

病菌主要在病残组织(如残留地里的病叶、病茎、病块)、种芋、土壤、某些昆虫体内或杂草根部越冬,成为初侵染源。病菌从植株新伤口或由须根侵入。农事操作、刮风下雨、害虫(如斜纹夜蛾、芋双线雀天蛾、甘薯天蛾、豆天蛾、蛴螬、叶蝉、蜗牛、根线虫等)啃食,刺激后都能造成新伤口。病菌可随雨滴反溅、灌溉水流、病健株摩擦及农具、害虫而传播,带菌球茎可远距离传播。发生细菌性叶枯病的病斑,为病菌的侵入创造了条件,并加重病情。凡种芋携病、不消毒下种、高温高湿天气、净作、连作、氮肥过多、施带菌肥料或未充分腐熟的农家肥、阳光曝晒无遮荫、土壤粘重、低洼积水地、植株新伤口不断发生、凹地栽培等因素都会加重软腐病发生。

软腐病一般在种芋贮藏期、运输途中,生长时的换头期,膨大期最容易感染,因贮藏时和运输时容易使种芋造成人为伤口,为病原菌的入浸提供了有利的通道,种芋一旦带菌,芽苞及幼叶也就染病,出芽不正常或早期出现病症,球茎软腐,从地上部及地下部传染邻株,加重病情。换头期和膨大期易染病的原因在于此时球茎正处于新老更替期,球茎组织更新代谢快,抵抗细菌入侵的能力弱。软腐病在连作地块里也容易发病。因连作地块土壤病原菌的数量积累较多,病原菌在土壤及病残体和杂草根部越冬,翌年出苗以后,遇农事操作,利风下雨时病原菌与土壤一起飞溅附着在小叶或叶柄上,繁殖后则从伤口入侵发病。一旦地上部发黄,病株即成为二次传染源,随风雨飞散传给邻株,继而扩散到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