茄子菌核病高发,提前预防科学管控保丰产

发布日期:2021-01-10 02:43

一、什么是茄子菌核病

茄子菌核病为茄子常见病害,是茄子种植过程中主要的病害之一,保护地栽培及露地栽培均可发生,但保护地重于露地栽培,一旦种植的茄子受到这种病害的侵染,必然导致减产严重,尤其低温多雨的秋季,轻则可造成10%以上的减产损失,发病重的田块茄子的产量损失达30%以上,严重影响了农户种植的经济收入,所以一定要重视茄子菌核病的防治。

茄子菌核病的病害是一种真菌病害,这种病菌适应性极强,这也是茄子菌核病难以根治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且发病快,传染迅速,这种病害病原主要是由子囊菌亚门真菌核盘菌引起的,病菌适应环境的能力很强,菌核存活适宜干燥的土壤,可成活3年以上,浸在水中约成活1个月左右,子囊孢子在10℃~30℃均可萌发,发病最适宜的温度为20℃-25℃,在田间相对湿度大于85%时,孢子发育最好侵染最快,土壤中的温湿度越高潜伏期就越短。菌核病不仅仅只是危害茄子,对白菜类、甘蓝类、芥菜类等其他十字花类蔬菜,也难逃菌核病的危害。

二、茄子菌核病发病条件

1、气候原因:

气候对菌核病发病速度和发病程度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当田间相对湿度较高时,菌核病病菌就会大量、快速的繁殖传染。尤其阴雨连绵的秋季,正是菌核病的最适宜繁殖的条件,雨天土壤湿度大、植株生长弱、地势低洼,栽培上棚内湿度过高等都有利于菌核病的蔓延传染,同时病菌会借助雨水或露滴扩大传播范围。当雨水流经茄子发病部位时,病菌随雨水流经全园,直接将菌核病的病原细菌向外传播,所以秋季多雨是茄子菌核病发生的重要原因。

2、栽培管理原因:

播种使用带有病菌的种子、长期连作、长期使用化肥土壤板结、种植密度大、棚内通风透光差、土壤残留病组织多、日常管理时植株出现伤口、地下虫害啮食造成的伤口等,这些因素都给菌核病病菌提供了有利条件,使茄子菌核病病菌趁虚而入。

3、初侵染源:

茄子菌核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常随着种子或残留病株潜伏在土壤中越冬,对于非疫区,带菌种子是唯一初侵染源,茄子菌核病菌以附着在种子表面和侵入种皮组织内菌丝及残留病株和土壤中的菌核越冬,成为第二年的初侵染源,第二年温湿度适宜时,菌核萌发产生子囊盘,子囊盘散放出子囊孢子,借着风雨、灌溉水、气流、农事作业等进行传播,穿过寄主表皮角质层直接侵入,病菌通过病、健株间的接触,进行多次再侵染,加重危害。

4、温湿度原因

由于茄子菌核病是低温高湿病害,当外界温度在20℃-25℃之间,病菌尤其活跃,秋季是个多雨的季节,田间湿度较大,分生孢子萌发快,传播快,秋季低温多雨、地势低洼、株体郁闭的田地极易携带病菌,感病最快,湿度越大,发病越快。

5、肥水原因

茄子周期内需肥水较多,但是施肥不依据茄子生长规律,或偏施氮肥,致使茄子株体生长不良,间或浇水不及时或大水漫浇,而使田间土壤忽干忽湿或积水严重,均给茄子菌核病病菌有机可乘,致使田间株体易发病,发病重。

三、茄子菌核病发病症状

茄子菌核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且菌核病病害发病周期长,从茄子的苗期直到成株期都有可能发病,并以开花结果初期最重,尤其早春及秋季低温多雨、棚内低温高湿气时病害达到最高峰,只是不同阶段发病的程度有所不同,主要为害茎、叶、花及果实。

1、苗期:

受到病害的幼苗,病部始于茎基部,绕茎而走,颜色为浅褐色水渍状病斑,当外界环境潮湿时,病部出现白色棉絮状菌丝,呈软腐状,但没有臭味,天气干燥时,病部呈灰白色,稍凹陷,后期茄苗逐渐枯死。

2、成株期

(1)对茎、叶柄的危害:一般先从主茎茎部或侧枝5~20cm处开始发病,受到菌核病为害的茄子茎及叶柄初期出现大小不等的淡褐色水渍状斑点,后期变为灰白色,顺着皮层看去,病斑处稍凹陷,天气潮湿时,病部表面长出白色霉层,皮层腐烂,在病茎表面及髓部形成黑色菌核,天气干燥时,病斑处极易破裂,纤维呈麻状外露,严重时皮层腐烂,整株枯死。

(2)对叶片的危害:发病初期,叶片上长出大小不等的黄绿色水渍状斑点,伴随颜色变化叶片的软硬程度也会发生变化,其上病斑逐渐变为褐色,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病部软腐,天气潮湿时,病斑上密生白色絮状菌丝,天气干燥时,病部表皮易破裂,若菌丝碰到周边健康的叶片随即感染传播。

(3)对花的危害:花朵及花蕾染病后,花朵呈水渍状湿腐状,颜色随着病情的加重逐渐变为褐色,极易脱落,而花蕾无法正常绽放而掉落。

(4)对果实的危害:发病初始时在幼果脐部或向阳部分果面产生水浸状腐烂状斑点,像被开水烫过一样,逐渐扩展后病部稍凹陷,天气潮湿时,果表病部长白色棉絮状菌丝及形成黑色粒状菌核,果实失去商品价值。

四、茄子菌核病的传播途径

菌核病原菌主要以菌丝或菌核的形式混杂在种子中以及随病残体遗落在土壤中越冬,成为来年菌核病病害的初浸染来源。这种病菌会寻找一切可以接近的机会危害茄子植株,借助风雨、灌溉水、气流从茄子株体伤口或者皮层、气孔侵入,然后不断的发芽侵染,周而复始。

大棚内低温高湿,茄子菌核病发病较重,无论大棚与露地栽培,病株与健株、病枝与健枝接触、或病花、病果软腐后触碰植株健部均可诱发病害,成为再侵染的一个途径。

五、茄子菌核病的防治方法

1、种子消毒、品种选择:

带病菌的种子是茄子菌核病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菌核可混在种子内远距离传播,因此不可选有病植株果实留种,所以在播种之前要精选抗病品种,同时做好消毒杀菌处理。挑选饱满、无病菌株、形态完整的种子,浸种前放到阳光下晾晒,用8%盐水选种,去除上浮的菌核和杂物,可重复几次,然后用清水洗净后播种,以免影响发芽;播种前使用化学药剂杀死或抑制种子表面以及潜伏于种皮内部的病菌,同时农户在茄子品种上应选用抗病能力强、适宜本地生长的优质高产茄子品种,降低发病机率。

2、农业防治:

①土壤:床土提前消毒,培育无菌壮苗,大田提前进行整地、覆膜,可利用晴天膜内高温杀灭土壤中的病原细菌,减少病菌基数;

②实行轮作:为了减少田间土壤中的病害含菌量,与非茄科和芹菜等蔬菜实行2~3年轮作,前茬收获后深翻整地1次,以破坏子囊盘,使菌核不能萌发,播种时宜地膜覆盖栽培,防止子囊盘出土。

③施肥:茄子根系较浅,播种前要重施有机肥,并结合深翻土地,整平作畦,提高茄子的抗病性,早春追施粪水宜选择在晴天上午进行,忌阴天或下午施粪水,避免夜间棚内湿度过大。施肥要注意不使用未腐熟的有机肥,使用的肥料要充分腐熟,不然携带病菌不说,而且地下害虫大多对未腐熟的有机肥有趋性,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会加重地下害虫为害,从而增加啮食茄子伤口的几率。

④浇水:虽然茄子植株对水分的需求量很大,但是浇水时不可大水漫灌,应注意合理灌水,保持水分的均衡供应,避免土壤忽干忽湿,同时浇水要避开中午前后的高温天气,特别是在秋季,雨后要及时排水降湿,降低土壤湿度。

⑤田间管理:不可从病区温室、大棚移植幼苗至未发病的棚室,防止菌核随育苗土传播,定植后合理密植,缓苗后注意日常管理,大棚保证足够的通风时间和通风量,降低空气湿度,适时中耕,提高土壤的通透性,促植株根系生长更为健壮,提高植株抗病害的能力,但是中耕时要小心,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口。

⑥及时清除病株及病株残体:茄子生长期间,及时拔除病株并将病叶、病花、病果、病株残体等带离园外集中处理,同时在病株穴土上撒生石灰消毒,病株周围也要喷药预防。茄子收获之后,将茄子菌核病病株及病株残体一并清除菜田,不可随意乱扔。

3、化学防治:

10月份育苗时,种子用52℃温水浸种30分钟,杀死菌核,在茄子发病初期,要加强田间巡查,一旦发现病情,就要及时使用药物进行防治,同时对发病严重的病株要马上拨除,露地喷洒药物,大棚内喷施烟雾剂或粉尘剂,防治病害蔓延:

可参考使用的药物有: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0%菌普力8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70%艾菌托800倍液等,每隔5-7天1次,连续药2-3次,重点喷施茄子茎部和叶部。

综上所述,茄子菌核病的发生普遍、传染快,如果不及时防治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所以农户们要提前做好科学防治措施,才能有效的降低减产损失,树立防治为主,治疗为辅的植保方针,在实际生产实践上采用种子处理、精选品种、农业防治以及化学防治等多种手段预防,并要在管理上下足功夫,才会夺得茄子的优质高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