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抗灾害天气的栽培方法

发布日期:2020-12-28 18:39

1、灾害天气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1.1冻害

冬前冻害。冬前气温较高致使部分麦田旺长甚至拔节,冬至过后,出现强降温、降雪天气,且持续时间较长,导致小麦出现冻害。春季冻害。冬前小麦长势良好,入春后,气候多变、倒春寒频繁,此时小麦幼穗生长发育受低温影响,使我市部分小麦遭受不同程度的冻害,冻害对小麦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小麦不抽穗、抽白穗,出现上部空穗、中间空穗或下部空穗等情况。部分地块出现苗弱、苗黄,穗小、畸形穗、空壳等现象。

1.2干旱

我市小麦受干旱影响的主要特点为冬前小麦苗情较好,冬春常遭遇持续干旱。干旱对小麦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为:单株分蘖少、次生根短小、叶片发黄等,部分麦田甚至出现枯死现象。

1.3干热风

干热风对小麦造成的危害,主要表现为:破坏小麦植株水分平衡和光合作用,灌浆速度减慢,灌浆时间缩短,促使小麦早熟,最终造成小麦青枯、早死、严重秕粒,导致千粒重降低,小麦减产。

2、小麦抗灾害天气生产技术应用

2.1麦播是关键

2.1.1采选良种

因地制宜选择高产稳产抗病品种,做到良种良法相结合。在品种布局上,以半冬性品种为主,晚茬搭配弱春性品种。目前我市主要推广品种为矮抗58、周麦16、周麦22、豫麦49-198等。

2.1.2足造底墒

小麦播种时耕层的适宜墒情为土壤相对含水量75%~80%,在适播期范围内,应掌握“宁可适当晚播,也要确保底墒充足”的原则,做到足墒下种,一播全苗。

2.1.3精细整地

按照“秸秆还田的必须深耕,旋耕播种的必须耙实”的要求,提高整地质量,打好播种基础。深耕地块耕深达到25cm以上,机耕机耙相结合,耙深耙细。连续旋耕2~3年的麦田必须深耕1次,以打破犁底层,提高土壤蓄水、保墒和供肥能力,促进根系下扎,增强抗灾能力。

2.2冬灌要适时

适时浇好冬水能促进小麦根系发育,确保小麦安全越冬,并有利于翌年早春保持较好的墒情。浇水时间不宜过早,一般在日平均气温3℃时进行,在大冻前完成。冬灌的水量不宜过大,但要浇透,以灌后当天全部渗入土中为宜,切忌大水漫灌、地面积水结冰。

2.3春管需科学

2.3.1中耕

对麦田进行全面中耕,对浇过水的麦田要及时划锄,以破除板结、疏松土壤、增温保墒、消灭杂草、促进根系和分蘖生长。对于一般弱苗进行浅中耕,对于旺苗适当进行深中耕。

2.3.2镇压

为抑制旺长麦苗地上部生长,控旺转壮。可在小麦返青起身前进行镇压,结合划锄,先压后锄。锄地时要锄细、锄匀、勿要压麦苗。

2.3.3浇水

麦田春季浇水要进行分类管理。土壤相对含水量较少,且亩群体头数不足,特别是抢墒播种又未浇过水的麦田,或整地质量差、土壤翘空、失墒严重的麦田,开春后要及早浇水;因晚播造成苗小苗弱的麦田要尽可能早的浇水;冬前已浇过水,苗情墒情较好的麦田,浇水时间应适当推迟,最佳时期为小麦起身拔节期;旺长麦苗要推迟浇水,及时采取化控措施,防止早衰或倒伏。

2.3.4追肥

对一类苗,春管以促控结合、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为重点,在小麦拔节期结合浇水每667㎡追施10kg尿素。对二类苗,春管以巩固冬前分蘖,适当促进春季分蘖,提高分蘖成穗率为重点,起身期结合浇水每667㎡追施10~15kg尿素。对三类苗,春管以促弱转壮为重点,分两次(首次在返青期进行,巩固冬前分蘖,促进春季分蘖,增加亩穗数;第二次在拔节中期,提高穗粒数),每次每667㎡追施10kg尿素。

2.3.5防冻害

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预防春季冻害发生。如果一旦发生冻害,应及时补救,结合中耕追施氮肥,保墒情、增地温、促根系发育,提高有效分蘖数和分蘖成穗率。

2.4病虫强防控

病虫害防治要及时并抓好重点。麦播期要抓好种子包衣和土壤处理。对全蚀病和小麦吸浆虫等毁灭性病虫发生地块要重点加强防治;小麦苗期要搞好化学除草;中后期重点防治小麦纹枯病、白粉病、条锈病、赤霉病及吸浆虫、蚜虫和麦蜘蛛等病虫害。

2.5后期巧管理

2.5.1适浇灌浆水

适时浇好灌浆水,有利于延长小麦灌浆时间,充分发挥叶片和根系的生长功能,保持较高的灌浆强度。要根据土壤墒情,适时浇好灌浆水,确保小麦灌浆期间对水分的需求,增加穗粒数、提高千粒重。掌握好浇水时间,密切注意天气变化,选择晴天无风时浇水,以免发生倒伏。

2.5.2严防干热风

首先可通过浇麦黄水,尤其是在小麦成熟前10d左右浇1次水可保持适宜的土壤水分,增加空气湿度,预防或减轻干热风危害。其次在干热风来临之前,可在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草木灰水、过磷酸钙等化学药剂用以改善小麦生理机能,提高小麦对干热风的抗性。

2.5.3抓好“一喷三防”

在小麦灌浆期将磷酸二氢钾与对路杀虫杀菌剂、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微肥混合喷施,可起到防病虫、防干热风、防早衰,提高小麦灌浆强度和增加粒重的作用。还要注意拔除麦田恶性杂草,减少杂草和野杂麦与小麦争夺水分、养分,防止后期倒伏,提高小麦纯度,确保小麦增产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