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稻曲病怎么防治,水稻稻曲病的发生与防治

发布日期:2020-12-27 20:02

1、水稻抽穗期遇阴雨是稻曲病流行的重要原因。

阴雨有利于病菌孢子的萌发,破口抽穗至齐穗期遇连绵阴雨诱发病害流行。据调查,病情轻重与遇雨天数成正相关,二天以下时,病情轻微。

2、水稻抽穗期遇较低的温度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

稻曲病菌侵入为害,适温或较低温度有利,高温不利;日平均温度低于25℃,极端低温低于23℃,且持续时间超过二天以上,最低极端温度在20℃以下时,病情严重,反之,随着温度的升高,病情减轻。低温除导致水稻本身抗逆能力降低有利发病外,亦导致颖壳的开张时间拉长,有利于病菌的侵入。据观察,在30℃时,颖壳开张时间一般为2-3小时,23℃时,颖壳开张时间一般为5-6小时,大大拉长了颖壳开张时间,加速了病菌的侵入。

3、过量施用氮肥,偏施氮肥加重了病情。

过量施用氮肥、且未施磷钾肥、禾苗贪青的田,病情最重;氮肥适当、未施磷钾肥的田,病情次之,但仍较重;氮磷钾适当,禾苗生长正常的田,病情轻微。过量施用氮肥、偏施氮肥加重了病情,而氮磷钾搭配施用,对病害的流行有显著的控制作用。

4、破口抽穗期未用药防治使病菌长驱直入。

调查中发现,同一品种,同为4月24日播种,施肥及禾苗生长相近,一丘在破口期、齐穗期各施用一次杀菌剂,病指为1.2;另一丘未施药防治,病指为37.8。破口抽穗期施药防治对病害有明显的控制作用,而未施药防治的,使病菌长驱直入,加速流行。

5、品种(组合)间的抗性也有一定的差异。

不同品种(组合)抗病性有一定差异,但不明显。同一品种有未发病的、有病情轻微的、有病情严重的,但主要原因还是前述的几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