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夏茄子高产栽培技术

发布日期:2020-12-26 17:16

1产地和设施选择

茄子根系茂密,需水量大,但是不耐涝。选择光照充足、地势高燥较平坦、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灌方便、3年未种植过茄科作物的田块,并与豆科、瓜类作物实行合理轮作。选择夏季通风散热效果优良,仅覆顶膜的钢架大棚,肩高1.5m,跨度6~8m,长度40m左右,具体依地势而定。

2茬口安排

4月上旬播种,5月中下旬定植,7月中旬开始采收,9月中下旬采收结束。

3品种选择

选择在低温弱光条件下生长势强、耐湿耐热、优质、高产、多抗、符合市场需求的茄子品种。白茄子选白茄2号、白茄3号,肉质细嫩,商品性好,综合抗性强;紫红线茄选皖茄6号、皖茄11号,生长势旺,早熟,商品性佳,耐储运;紫黑茄选皖茄7号、皖茄10号,耐低温弱光,易坐果,综合抗性强;绿茄子选皖茄8号,果形好,肉质白嫩,抗逆、抗病性强。

4播种育苗

4.1种子处理

阳光下晒种4~5h;55℃热水烫种15min,常温浸种8h左右,冲洗干净后,用湿纱布包裹置于25~30℃下催芽。

4.2播种育苗

采用棚室穴盘集中育苗。选择蔬菜育苗专用基质,育苗穴盘选择50孔规格。穴盘装满基质后,用专用机械或器具打孔,孔眼直径1.5cm左右、深1.0cm左右,每穴播1粒,播后覆盖基质。出苗前,覆盖薄膜保湿,薄膜上覆盖草帘或无纺布等保温材料,适宜温度25~30℃;出苗后,晴天早掀晚盖覆盖物、阴雨天采取补光措施。

白天适宜温度25~28℃,夜间适宜温度15~20℃;基质表面发白时补充水分,每次均匀浇透,宜在中午浇水,阴雨天、弱光、湿度大时不宜浇水,出苗后湿度保持在50%~70%。

壮苗标准:苗龄60~80d,7~9片真叶,株高15~20cm,叶色浓绿,茎粗壮,现蕾,根系发达,无病虫害。

5定植

定植前深翻土地,667㎡施无害化处理的有机肥2500~5000kg、复合肥50kg。整墒作畦,畦面宽90~100cm,畦高20cm,沟宽40cm,铺设滴灌,覆盖地膜,定植前1d苗床浇透水。

选择晴天下午或阴天定植,打孔器打孔,将苗栽入孔内,并用土封口,覆土至子叶基部,定植后浇足水。每畦栽2行,株距50cm左右,每667㎡定植1900~2000株。

6田间管理

采用双秆整枝,及时搭架防止植株倒伏。门茄采收后摘除下部老叶、病叶,剪去徒长枝和过长的侧枝,对茄形成后抹去下面腋芽。采用肥水一体化技术,坐果前保持土壤湿润,果实开始膨大后增大浇水量,一般5~7d滴灌1次;每采收1~2批果,追肥1次,每次在滴水开始1h至停水前0.5h,每667㎡冲施氮、磷、钾比例为18∶9∶20的45%配方肥15kg。

田间大棚合理放风、浇水,调控生态环境,控制病害,延缓病害发生时间,降低发病程度。病虫害防治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执行,结合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提前预防。重点防治绵疫病、黄萎病、枯萎病、根结线虫病、蚜虫、白粉虱等。

绵疫病发病初期,选用7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或72.2%霜霉威盐酸盐水剂800~1000倍液对水喷雾;黄萎病发病初期,选用40%硫磺·多菌灵悬浮剂600倍液喷淋或灌根,10d左右施药1次,连施2~3次;

枯萎病发病初期,可选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灌根,每株200mL;根结线虫病的防治,需在用整地时用10%噻唑膦颗粒剂1.5~2.0kg/667㎡对土壤撒施;

采用黄板或黄皿诱杀蚜虫和白粉虱,667㎡结合使用70%啶虫脒水分散粒剂2~3g、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7~15g防治。

7采收

根据市场需求和茄子商品成熟度及时采收。在早晨或傍晚采收为宜,采收后放到阴凉处,避免阳光直射,及时分级包装销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