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洪涝灾害防御生产技术规程

发布日期:2020-12-26 16:09

1.选种耐涝抗逆品种

选择苗期发芽势强、返青快、抗病抗逆性强、抗倒伏的品种。

2.平整土地,田间排灌设施配套

秧田应平整,灌排方便,减少秧田积水,保证出苗整齐。大田提倡激光整地,提高土地平整度,田块面积不宜过大,配套田间灌排设施,疏通排灌通道。

3.关注天气预报,做好洪涝预警

根据天气预报,合理安排播期和插秧期,避开强降雨时段。播种后如预报有较强降雨,可采取覆膜、盖草衫等保护措施。遇到强降雨预警,提前排除田间积水。

4.灾后突击抢排积水

对受涝积水田块,要突击排除田间积水,及时露田蹲苗,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排除有毒物质,促进水稻生长。在阴天气温不高时宜采取一次性排水,直至露田;如遇到高温天气,宜逐步脱水,日灌夜露,先是稻株上部露出水面,白天维持浅水层,夜间脱水调气,有利于恢复生长。

5.采取农艺措施,提高植株抗逆能力

(1)秧苗期。采用稀播和旱育等农艺措施培育壮秧,提高秧苗的抗逆性。在一叶一心期每666.7平方米喷施0.02%~0.03%的多效唑溶液100千克,可增加单株分蘖数和干物重,促进根系发育,提高秧苗的耐淹涝能力。

(2)大田期。实行合理灌溉、及时晾田、合理施肥、化学调控等措施促进水稻早发,增加分蘖数和干物质积累。增施钾肥,有利于壮秆和增加细胞中糖分的积累,提高水稻的耐涝性。另外,增施硅、钙肥等能增加分蘖和干物重,促进根系发育,有利于提高抗涝能力。

6.抓好肥水管理

稻田受到洪涝灾害,抢排积水。在排水露田的基础上,及时补施适量氮肥和磷钾肥作恢复肥,促进水稻群体平稳发展。一般排水后5~7天,每666.7平方米用尿素10~15千克分两次施用。受淹水稻根系吸收能力弱,不宜一次重追,应坚持少施多次,以快速恢复稻苗生机,促进分蘖发生,增加苗数和增穗数。水稻齐穗后,对明显缺肥的稻田,酌情施用粒肥,也可用磷酸二氢钾进行进行叶面施肥,可每666.7平方米喷施0.5%的磷酸二氢钾溶液50~70千克,以维持较大光合面积,提高光合效率,提高结实率和千粒重。

7.及时防治病虫害

由于恢复生长后出生的叶、茎都比较嫩绿,易受病虫危害,要注意抓好病虫害防治。受淹稻苗退水后每666.7平方米稻田可选用20%龙克菌60克,兑水40升均匀喷雾,防治细菌性病害。如果田间有稻飞虱和稻纵卷叶螟发生,可同时加入10%吡蚜酮(或吡虫啉)20克,兑水40升均匀喷雾,防治病虫危害。

8.喷施生长调节剂

生育进程较晚的田块,于始穂期喷施磷酸二氢钾和赤霉素等生长调节剂,每666.7平方米可喷200倍磷酸二氢钾溶液60~80千克;在抽穗20%时666.7平方米用赤霉素2克,兑水60千克喷施,可促使抽穂整齐,中、下层穂位提高,相对缩短高位穂与中低位穗生育进程,增强光合生产。

9.补救措施

播种至秧田期出现洪涝灾害,导致出苗不齐,苗量不足时,及时补播。插秧后受到严重洪涝灾害稻田,及时补插备用秧苗或改种其他早熟作物。生长后期遇洪涝造成倒伏的,采用扎把扶持、竹秆挑扶等措施减少倒伏和穗发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