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铃薯晚疫病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发布日期:2020-12-20 08:51

1.发生症状

晚疫病可危害叶片、叶柄、茎和块茎。在叶片上,从叶尖或叶缘开始产生水渍状褪绿斑点,空气湿度大时,病斑迅速扩大,甚至扩展达整个叶片,并可沿叶脉侵入叶柄及茎部,形成褐色条斑。病斑与键部无明显界限,在暗褐色病斑边缘长出一圈白色霉层,叶片背面更为明显。发病严重时,使叶片萎蔫下垂,全株变黑呈湿腐状。天气干旱时,病斑干枯呈褐色,叶片背面无白色霉层,病叶脆易破裂,病害扩展缓慢。茎部受害后形成长短不等的褐色条斑,在潮湿条件下,茎部条斑上也能长出白色霉层。薯块受害时,形成淡褐色不规则形的小斑点,稍凹陷,病斑下面的薯肉变褐坏死,最后病薯腐烂。晚疫病还可使马铃薯在存贮期间大批腐烂。

2.发生规律

主要以菌丝体潜伏庄病薯内越冬,成为次年病害的初侵染来源。种薯带病,重者不能发芽,或发芽未出土即死亡;轻者发芽出土,发展成为田间的中心病株。借气流、雨水传播进行再侵染。病害的发生与流行,与气候条件和铃薯的生育阶段都有密切的关系。天气潮湿、阴雨连绵,早晚多雾多露.有利发病和蔓延。

3.防治原则

马铃薯晚疫病是一种毁灭性病害,一旦发生,减产严重。要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大力推进绿色防控,选用优质脱毒种薯,优先采用抗病品种、种薯处理等技术,根据预测预报科学用药,加强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群众联防联控相结合,控制晚疫病发生危害。

4.防治措施

(1)选用抗病品种

根据不同区域特点选择适合本区域的抗晚疫病品种。

(2)种薯处理

播种前7天将种薯摊放在通气良好的空间,隔天翻动薯块,拣除病烂薯。播种前种薯切块时将切刀用75%酒精或高锰酸钾浸泡5~6分钟进行消毒,最好多把切刀轮换使用;种薯切块后可选用甲基硫菌灵等药剂拌种,也可使用咯菌腈悬浮剂或精甲霜灵·咯菌腈悬浮剂进行种薯包衣。拌种后晾干装网袋小垛摆放,保持良好的通风,促使伤口愈合,1~2天后播种。

(3)生长期防治

加强监测,确定防治最佳时期,或在中心病株始见期,选用代森锰锌或丙森锌或氟啶胺或氰霜唑或枯草芽孢杆菌等保护性杀菌剂进行全田喷雾处理。进入流行期后,选用烯酰吗啉或霜脲氰·噁唑菌酮或氟菌·霜霉威或霜脲·嘧菌酯或嘧菌酯或氟噻唑吡乙酮或氟吡菌胺霜霉威等药剂进行防控。防治应以专业化统防统治为主,施药间隔期5~7天(视天气及发病情况),喷药后4小时遇雨应及时补喷。注重轮换用药,提倡加入助剂提高药效。

(4)收获期防治

杀秧后收获前喷施一次铜制剂,如硫酸铜、氢氧化铜或波尔多液等,以杀死土壤表面及残秧上的病菌防止侵染受伤薯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