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玉米双季秸秆还田保苗壮苗技术规程

发布日期:2020-12-19 22:51

1.玉米生产季秸秆还田保苗壮苗技术

(1)选地及前茬作物播前整地

选择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通透性好,灌排条件好并适宜机械化耕作的田块。前茬冬小麦播种前进行耕、翻整地,2~3年深耕一次。

(2)前茬冬小麦收获后秸秆还田处理

冬小麦实行机械收获,机收后保留麦茬低茬(≤20厘米)覆盖,秸秆切成3~5厘米后均匀抛撒于地面覆盖,切断长度合格率≥95%,抛洒不均匀率≤20%,漏切率≤1.5%。

(3)选种及种子处理。

根据当地的生态条件、生产条件和生产目的,选用经过国家或省级审定或认定的品种。种子纯度≥98%、发芽率≥95%、发芽势≥90%、净度≥99%,含水量≤13%。种子经精选分级,饱满、大小和形状均匀一致,以提高出苗率和群体整齐度。宜选用包衣种子,未包衣的种子在播种前应选用安全高效的杀虫剂、杀菌剂进行拌种。

(4)播种

①播种时间。冬小麦收获后抢时免耕播种,夏玉米适宜播种时间一般在6月上中旬。

②土壤墒情要求。宜足墒播种,播种时田间相对持水量应在70%~75%。。墒情不足(耕层田间持水量<70%)时,宜先播种后浇水(若播种后24小时内有20毫米级别的降雨,无须浇水)。

③种、肥异位同播。种肥量为玉米生育期所需的全部磷、钾肥和总量30%~40%的氮肥,以专用复合肥为宜,或者施用玉米缓控释肥。种子与肥料的距离不少于5厘米,且位于种子侧下方。秸秆还田应增施氮肥,可按每100千克秸秆施3.5千克尿素的比例补施氮肥。

④播种密度。根据当地生态条件和生产条件,按照所选品种的适宜密度进行播种。

⑤播种方式及播种质量。协调小麦和玉米行距,使玉米行距等于小麦行距的整倍数,实现玉米与小麦错行错茬播种。推荐玉米行距60厘米,配套小麦30厘米行距宽幅精播技术。播种深度3~5厘米。采用玉米精密播种机播种,推荐使用带清茬功能的播种机,避免麦秸堵塞、漏播及重播现象。严格控制播种速度,按播种机操作规范进行播种作业,做到播种深浅一致、覆土一致、镇压一致,保证播种质量。作业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播量、播深、行距,衔接行是否符合要求。

(5)田间管理

①化学除草。在玉米播种后,宜根据杂草种类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化学除草剂。墒情好时(土壤田间持水量≥70%),可在出苗前进行田间封闭喷雾。土壤墒情差,可于玉米幼苗3~5叶、杂草2~5叶期进行苗后化学除草。施药应均匀,避免重喷、漏喷。注意使用灭生性除草剂不能喷洒到玉米茎叶上。

②查苗、间苗、定苗。夏玉米出苗后及时查苗,发现缺苗严重的地块及时补种。于3叶期间苗,5叶期定苗。及时拔除小弱株,提高群体整齐度,保证植株健壮。

③追肥。在玉米9~12片叶展开期,非施用缓控释肥玉米田,开沟条施总氮量的60%~70%,或是大喇叭口期追施氮肥总量的40%~60%;抽雄吐丝期追施剩余的10%~30%。

④灌溉与排涝。苗期(6展叶前)应适当控水,土壤田间持水量≥60%,不浇水。遇强降雨或连续降雨时,及时排水防涝。

⑤病虫害防治。秸秆还田后严防土壤中的病虫菌源和虫卵,苗期应进行粗缩病、地老虎、金针虫、黏虫、玉米螟、蓟马、灰飞虱等病虫害的防治。

2.小麦生产季秸秆还田保苗壮苗技术

(1)选地及前作玉米播前整地

地块同玉米生产季。前作玉米为免耕覆盖播种。

(2)前茬玉米收获后秸秆处理

玉米实行机械收获,用玉米秸秆还田机粉碎2~3遍,田间秸秆全部粉碎。秸秆切碎长度≤5厘米,秸秆切碎合格率≥90%,残茬高度≤8厘米,抛撒不均匀率≤20%,不得漏切。秸秆粉碎后应达到软、散、无圆柱段和硬节段,抛撤均匀,无堆积。粉碎后秸秆耕翻入土还田。

(3)选种及种子处理

根据生产目的、当地的自然生态和生产条件,选用经过国家或省级审定或认定的品种。种子纯度≥99%,净度≥99%,发芽率≥85%,水分含量≤13%。选用高效低毒的专用种衣剂包衣,或用高效低毒杀虫剂和杀菌剂拌种。

(4)基肥

根据土壤肥力及产量目标确定适宜施肥量,提倡增施有机肥,协调氮、磷、钾比例,合理施用中量和微量元素肥料。水浇地麦田全部有机肥、磷肥、钾肥、微肥及50%的氮肥作底肥。旱地无水浇条件麦田可将肥料全部做底肥。

(5)精细整地

土壤墒情较好又多年未深耕的地块,有明显的犁底层,应进行深耕,打破犁底层。耕深在20~25厘米左右,掩埋前茬秸秆及底肥。要求玉米粉碎的秸秆与土壤充分混合,地面无明显堆积,以保证种子出苗。建议2~3年深耕一次。

耕后要及时耙地或镇压,耙除玉米根茬,破除土块,达到地表平整,高低差≤3厘米,表土无大土块,耕层无暗坷垃,无架空暗垡,上虚下实,避免形成深播弱苗。

精细整地,达到底平,面平,细碎,是提高播种质量,保证苗全、苗齐、苗匀、苗壮的关键措施。

(6)播种

①播种时间。山东省适宜播种期为10月1~15日。胶东和鲁北地区早播,鲁南地区晚播。适宜范围内,冬性品种早播,半冬性品种晚播。

②土壤墒情要求。应做到足墒播种,确保一播全苗。耕层土壤适宜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70%~80%为最佳。墒情不足时应灌水造墒。

③播种密度。在适宜播种期内,每666.7平方米基本苗13万~18万。分蘖成穗率低的大穗型品种,每666.7平方米基本苗15万~18万;分蘖成穗率高的中穗型品种,每666.7平方米基本苗13万~15万。晚于适宜播种期播种,每晚播1天,每666.7平方米增加基本苗0.5万~1.0万。

④播种方式及播种质量。协调小麦和玉米行距,使小麦行距为玉米行距的约数,推荐小麦30厘米行距宽幅精播技术,配套玉米行距60厘米。播种深度一般为3~5厘米。

采用小麦精播机或宽幅精播机播种。控制播种机速度,保证下种均匀、深浅一致、行距一致,不漏播、不重播。作业过程中应随时检查播量、播深、行距,衔接行是否符合要求。

播种时进行镇压或播种后及时镇压,利于小麦出苗及根系生长,苗齐、苗壮,增强抗早能力。

(7)田间管理

①出苗后及时查苗。对有缺苗断垄的地块,在二叶期前浸种催芽,及时开沟补种,墒情差的开沟浇水补种。

②冬前划锄。出苗后遇雨或土壤板结,及时划锄,破除板结,有利于保墒。

③冬前防除杂草。于11月上中旬,小麦3~4叶期,日平均气温在10℃时防除麦田杂草。

④浇冬水。11月下旬,日平均气温3℃~5℃至夜冻昼消,0~40厘米土层土壤相对含水量<70%时浇冬水。墒情适宜时要及时划锄,以破除板结,防止地表龟裂,疏松土壤,除草保墒,促进根系发育,促壮苗。

⑤春季镇压划锄。早春土壤化冻后进行镇压,起到提墒、保墒、增温、抗旱的作用。有旺长趋势的麦田,可以在返青期到起身期之前进行镇压。小麦返青期及早进行划锄,增温保墒。

⑥春季防除病虫杂草。冬前没防除杂草或春季杂草较多的麦田,应于小麦返青期,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时防除麦田杂草。纹枯病、丛矮病、麦蜘蛛、地下害虫等是春季麦田常发生的病虫害,达到防治指标时,及时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