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生产技术规程

发布日期:2020-12-16 03:11

1.产地环境

土壤耕层深厚,地势平坦,排灌方便;土壤结构适宜,理化性状良好,有机质含量22g/kg以上,土壤PH6~7.5,土壤全盐含量不得高于3g/kg。

2.栽培条件

(1)品种选择

选用优质、高产、抗病虫、抗逆性强、适应性广、商品性好的丝瓜品种。如美绿2号。

(2)种子处理

先将种子洗净,温水浸20~24小时,用湿布包好放在30℃~35℃催芽3~4天,80%种子发芽后播种于营养钵中。

3.整地定植

(1)整地:施足基肥每666.7平方米施用优质腐熟有机肥5000千克、硫酸钾25千克、过磷酸钙25千克、尿素10千克,深耕20厘米。

(2)做畦定植:丝瓜苗达3~4片真叶时整平作畦,畦宽120厘米,畦沟宽30厘米。在畦面两侧栽两行,株距40~50厘米。

4.田间管理

(1)光温管理:丝瓜在整个生长期都要求有较高的温度,生长最适温度为20℃~24℃,果实发育最适温度为24℃~28℃;15℃左右生长缓慢,低于10℃生长受抑制。白天大棚内温度保持在25℃~30℃,气温过高时需要放风降温,放风时逐渐将风口打开,避免快速降温。

(2)肥水管理:前期土壤不宜过湿,在浇足定植水的基础上,一般吊秧前不浇水,利于丝瓜根系下扎,如干旱,可视墒情适浇小水1次,定植后要进行一次浅中耕培土,中期要进行沟灌或膜下暗灌,结果盛期保持较高的土壤湿度,要求垄面见湿不见干。在苗高30厘米时每666.7平方米可施腐熟稀粪水400千克;苗高1米以上后,可结合浇水施1∶1腐熟粪水800千克,结果盛期可追施腐熟稀粪水1200千克。座瓜以后,对水分需求量增加,每次在花后结合施肥浇透水一次,丝瓜是喜湿作物。

(3)搭架绑蔓,移栽15天后,当蔓长到40厘米左右时即需吊秧。用粗度适宜的尼龙绳等直接系在大棚支架铁丝上,使其形成单行立式架,顶部不交叉,按原种植行距和密度垂直向上引蔓,绳子系于瓜蔓顶端3片叶下,既不能弄断主蔓,又不至于主蔓弯头生长。

(4)修枝摘心整形:吊秧后,立即开始第一次修枝,摘除所有侧枝、花、卷须。随后每5天整理一次,只留主蔓,让主蔓快速生长。移栽后36天左右时,在丝瓜长到16片真叶时开始留花坐瓜,在最上部留下2个有瓜蕾的叉头后,去掉顶部的生长点及其余所有叉和花,整理完后用绳吊起。当备用叉枝出现3片真叶、瓜蕾及子叉枝生长点时,留1个好的备用叉枝,去掉顶端生长点和另一个叉枝。就这样一次次整理一次次结瓜,可以保持结出瓜条均匀、大小近似的好瓜。结瓜盛期除去病叶和过多的花、卷须,摘除病瓜、虫蛀瓜、畸形瓜。丝瓜沾花后将进入快速生长阶段,要防治瓜的下端落在叶藤上造成弯瓜,对于长的不直的瓜,可以在瓜的底端吊一个小石块,便可以把瓜拉直。

(5)病虫害防治

丝瓜的主要病害有病毒病、霜霉病和白粉病。虫害主要有蚜虫、斜纹夜蛾等。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坚持以农业防治、物理防治、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棚室通风口用纱网阻挡蚜虫、斑潜蝇等害虫迁入。及时摘除病虫叶和病虫果,拔除重病株,带出田外深埋或烧毁。

丝瓜病毒病的防治主要是防治蚜虫,并注意保持土壤湿润。防治蚜虫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雾。丝瓜霜霉病的防治可用甲霜灵喷雾2~3次,间隔5~7天。丝瓜白粉病的防治可用三唑酮喷雾2~3次,间隔5~7天。防治斜纹夜蛾可用5%氯虫苯甲酰胺喷雾防治。

5.收获及后续管理

适时采收丝瓜以嫩瓜上市,从开花至商品瓜成熟一般为7天~10天,采收宜早不宜晚,否则丝瓜肉内纤维增多,品质变劣,还会影响以后的丝瓜生长发育。采收宜于早晨用剪刀齐果柄剪断,注意轻拿轻放,防止挤压。

6.生产废弃物处理

丝瓜的枯枝烂叶及时清理干净,发现的病叶、病枝及时带出园区集中烧毁或挖坑深埋。肥料、农药包装物、农膜等应安排专人回收。

7.生产档案

建立生产档案,详细记录产地环境、栽培技术、投入品使用、病虫害防治和采收等各环节内容,并保存3年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