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蔬菜浇水门道多

发布日期:2020-12-15 01:32

1.蔬菜栽培中水分的重要功能

水是原生质的主要成分。原生质的含水量一般在80%~90%,这些水使原生质呈溶胶状态,从而保证了新陈代谢旺盛地进行,例如根尖、茎尖就是这样。如果含水量减少,原生质会由溶胶状态变成凝胶状态,生命活动就大大减弱,例如休眠的种子就是这样。如果细胞失水过多,就可能引起原生质破坏而招致细胞死亡。

水是新陈代谢过程的反应物质。在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有机物的合成和分解的过程中,都必须有水分子参与。

水是植物对物质吸收和运输的溶剂。一般说来,植物不能直接吸收固态的无机物和有机物,这些物质只有溶解在水中才能被植物吸收。同样,各种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也必须溶解于水中才能进行。

水能保持植物体的固有状态。细胞含有大量水分,能够维持细胞的紧张度(即膨胀),使植物体的枝叶挺立,便于充分接受光照和交换气体,同时也使花朵开放,有利于传粉。

水能维持植物体的正常体温。水具有很高的汽化热和比热,又有较高的导热性,因此水在植物体内的不断流动和叶面蒸腾,能够顺利地散发叶片所吸收的热量,保证植物体即使在炎夏强烈的光照下,也不致被阳光灼伤。

2.将土壤水分控制在适宜水平

蔬菜的各个器官都能够吸收水分,但主要以根系吸水为主,因此土壤的含水量在蔬菜栽培中非常关键。由此可以看出灌溉是保持土壤水分的一项关键措施。资料显示,适宜蔬菜生长的土壤含水量在50%-85%之间,土壤含水量较低,容易导致蔬菜出现萎蔫,土壤含水量过高,挤压了土壤中的空气,根系在厌氧环境下就容易受伤。同时,土壤水分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养分的运转和吸收。

而采取漫灌措施的棚室,不同的土壤质地浇水量和浇水方式是不同的,如沙性土壤其渗水性良好,过量浇水虽不会导致根系受伤,但会将土壤中的营养淋溶至土壤深层,造成养分流失,而浇水不足则会出现缺水萎蔫的情况;黏性土壤浇水过量则会导致地温难升,并且由于长时间达到饱和状态,土壤空气缺乏,会出现沤根的情况,因此沙性土壤适合的浇水方式为小水勤浇,而黏性土壤的浇水方式可采取大小水结合的浇灌方式。

另外,要控制好土壤的水分,不应该采取按天数浇水的方式,而是根据本报提出的四看浇水的方式进行灌溉。四看浇水即:看天气、看墒情、看长势、看地温。具体的操作方式本报曾报道过,在此不再赘述。

3.多种措施避空气湿度过大

蔬菜生长也需要一定的空气湿度,不同的蔬菜对空气湿度的要求不同,如黄瓜属于湿润型蔬菜,它所要求的空气湿度在70%-90%左右;丝瓜、苦瓜等属于半湿润型蔬菜,所要求的空气湿度在70%-80%左右;茄果类、豆类属半干燥型蔬菜,所要求的空气湿度在55%-65%左右;西瓜、甜瓜等属于干燥型,所要求的空气湿度在45%-55%左右。

而在保护地蔬菜栽培中,由于茬口的不同,季节的不同,设施内湿度水平不一,一般在夏季前后空气湿度较小,而在冬季前后空气湿度过大。当空气湿度过小时,可通过喷水、灌水的方式来补充,但是当空气湿度过大,解决起来往往比较棘手,同时空气湿度大时更容易诱发病害。

在生产中,空气湿度的大小可通过温湿度计来监控,当然也可通过棚室内的一些表现来加以判断,如结露情况、植株吐水情况、棚膜的流滴情况等。当植株上出现较多的吐水、结露,棚膜上存在大量流滴时,说明湿度过重,应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棚内湿度。

棚室内的控湿措施有多种,如通风排湿、增温排湿、减少蒸发抑湿、增强棚膜的消雾流滴、铺设吸湿材料等。通风排湿即在保持棚室温度不降的前提下,打开顶部风口让空气流通,将棚内的湿气排出棚外,风口的大小要根据温度、日照情况、风向等及时调节,如当棚内湿气大时,可于拉棚后1小时内开一5厘米左右的小口,持续时间约15-30分钟,然后闭棚提温。增温排湿,在日照条件好的情况下,棚温提高1℃,湿度降低5%-7%。减少蒸发抑湿是通过地面覆盖的方式来抑制湿度增加,如结合节水灌溉覆盖地膜等。增强棚膜的消雾流滴性,可在棚膜上喷洒有机硅等,减少棚膜积水滴落,增强流滴效果,同时要加强棚室前脸处积水的处理,以降低前脸的湿度。铺设吸湿材料,生产中粉碎的秸秆、稻壳等有机物有一定的吸湿效果,可在操作行中铺设,既能够减轻对土壤的踩踏压实,又能够阻湿、吸湿,效果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