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花粒期管理技术要点

发布日期:2020-12-09 08:23

玉米花粒期是指从抽雄到成熟期间的生长发育阶段。玉米花粒期的生长发育特点是营养器官生长发育停止,转向以果穗和籽粒为中心的生殖器官生长。玉米花粒期管理的重点是保证植株正常授粉受精、促进籽粒灌浆、防止后期叶片早衰。目前,全省玉米生长已进入花粒期,由于前期受梅雨天气影响,玉米长势弱,秸秆纤维化程度低,为弥补前期不足,夺取今年玉米丰收,田间管理措施如下。

1.追施花粒肥。玉米生长后期叶片功能期长是实现丰产的基本保证,花粒期充足养分供应是玉米绿叶活秆成熟的重要保障。因此,在雌穗开花期前后追施三元素复合肥10公斤左右,补充钾素营养,可提高玉米抗倒伏和抗叶部病害能力;另外,玉米田间长势弱的田块,每亩再追施10公斤尿素,及时追施花粒肥,保粒数增粒重。也可以利用无人机等设备,喷施腐殖酸类等叶面肥,保绿防衰。

2.防治病虫害。夏玉米花粒期常有三代玉米螟、蚜虫、棉铃虫、黏虫等虫害,有锈病、弯胞菌叶斑病、大小斑病等多种叶斑类病害,应加强防治。今年“蔷薇”和“米克拉”台风外围过境安徽,会带来大量锈病孢子,如果8月底和9月初出现连续平均26~28℃低温多雨天气,会诱发锈病大发生。积极创造条件,于玉米授粉结束后的8月中下旬采用飞防或热雾工程技术,选用咪鲜胺、戊唑醇、氯虫苯甲酰胺、吡蚜酮、毒死蜱等药剂,统防和综防后期病虫害。

3.合理灌排。玉米抽雄以后需水量较多,若遇秋旱应及时灌水以维持根系活力,吸收土壤养分和水分。玉米花粒期应灌好两次关键水:第一次在开花至籽粒形成期,是促粒数关键水;第二次在乳熟期,是增加粒重关键水。籽粒灌浆过程中,若田间积水,应及时排涝除渍,以防涝渍灾害减产。

4.适时机械收获。适时收获是提高玉米籽粒产量和品质的重要措施。玉米籽粒在受粉30天后,籽粒顶端随灌浆进行凝固变硬,而籽粒下部仍为乳状液体;籽粒的固体和液体之间就会出现一条明显的界线,称为灌浆线。随着灌浆的进行,灌浆线逐渐向穗轴方向下移并最终消失,灌浆线消失是成熟的标志,此时玉米的千粒重最大,籽粒根部黑色层形成。此时,植株外部表现为果穗苞叶变干、蓬松,呈白色。积极推行机械收获和秸秆粉碎还田,以培肥地力和实现持续增产。玉米机械收获分机械收穗和机械收籽粒2种方式。水分大时,易造成籽粒机械破损,因此,为减少机械收获破损率和提高玉米商品性,机械摘穗的籽粒含水量必须小于25%以下,直接脱粒收获的玉米籽粒含水率必须控制在20%以下。机械收获质量要求:籽粒损失率≤2%;果穗损失率≤3%;籽粒破碎率≤1%;割茬高度≤8cm;秸秆切碎长度≤10cm;抛散不均匀率≤20%。6月10日播种的玉米,淮河以南地区在9月下旬和淮北地区在10月初收获为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