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杀虫剂的施用原则是什么,生物杀虫剂的使用条件

发布日期:2020-12-08 12:58

生物杀虫剂的施用原则是什么生物杀虫剂的使用条件

生物杀虫剂主要分为:苏云金杆菌、昆虫病毒、植物浸提液3大类,具有取材方便,成本低廉、控制期长,高效、经济、安全、无污染,与环境高度相容等特点,是当前生产无公害绿色蔬菜生产的最佳农药选择。下面小编为大家介绍下生物杀虫剂的使用原则和使用条件,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生物杀虫剂的施用原则和使用条件

一、生物杀虫剂的施用原则

1、对症施治

生物杀虫剂的特异性和良好的选择性,决定了其杀虫种类、寄主范围都较专一。所以使用生物杀虫剂时、应根据害虫发生的种类,有针对性地选择。

2、科学施用

生物杀虫剂多具有“活性”,施药环境和科学的使用方法都是其发挥良好防效的关键。如施微生物杀虫剂时,一般宜选择暖湿天气的傍晚或阴天施药,并严禁与杀菌剂、碱性农药同期或复配使用。植物浸提液杀虫剂,不宜久置搁放、应现配现用,以免降低药效。

3、适期防治

生物杀虫剂杀虫机理有别于化学农药,一般要经过侵染寄生、积蓄繁殖、起效胃毒等环节才能发挥作用。在施用时,要抓住卵孵化盛期或幼虫低龄期用药。既能使药剂浸入虫卵或附在卵壳上,待幼虫孵化时染病而死,又能保证害虫取食后死亡。

4、把握用药次数和间隔天数

用药次数要根据产卵持续时间而定。如产卵期持续10天,孵化期为3-5天,一般应自第一次喷药时起,每隔3天喷一次,每个世代3-4次,才能保证用药效果。

二、生物杀虫剂的使用条件

1、均匀喷药

多数生物农药无内吸性,喷药时应注意喷洒均匀,才能起到良好效果。如白僵菌,必须将含有活性孢子的悬浮液均匀喷洒到害虫身上。

2、生物农药作用缓慢,宜在害虫低龄幼虫期使用

生物农药防治属生物学过程,杀虫效果缓慢,比不上化学农药喷后立竿见影。因此,用药时间应根据当地植物保护部门的病虫发生预报,比化学用药提前2-5d(天)。如bt乳剂、绿僵菌等,一般喷药后3-5d(天)害虫才逐渐死亡。在遇到暴发性和毁灭性病虫害时,生物农药往往难当重任。

3、注意喷药的气候条件

温度:生物农药的活性成分主要由蛋白质晶体和有生命的芽孢组成,对温度要求较高。因此,生物农药使用时,务必将温度控制在20℃以上。

温度对于病毒类的生物农药影响很小,而细菌类的生物农药则对温度有一定的要求,例如苏云杆菌,气温每天有数小时气温在15-20℃以上,就能达到较为理想的效果;而芽孢杆菌被广泛使用的原因是其耐高温的能力强,能长期耐60℃高温,在120℃温度下能存活20分钟。真菌类生物农药中,木霉菌孢子在25-30℃生长最快;白僵菌、绿僵菌适宜温度为24-28℃。植物提取物类的生物农药,盐碱、印楝素适宜的温度为20-33℃。

湿度:环境湿度高有利于发挥生物农药的药效,尤其是施用粉状生物制剂,只有在高湿条件下药效才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喷洒粉剂宜在早晚有露水的时候进行。例如白僵菌对相对湿度的要求达到90%左右,土壤含水量50%以上才能使害虫致病。

光照:太阳光中紫外线对生物农药中的活性物质有着致命的杀伤作用,因此应在10:00以前、16:00以后或阴天喷施。强烈阳光下半小时,苏云金杆菌死亡约达50%。在太阳直接照射30分钟和60分钟,芽孢死亡率竟会达到50%和8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