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低产苹果园改造技术

发布日期:2020-12-06 00:27

一、中低产苹果园的现状

(1)传统栽植模式。果树栽植行距小,行株距多为3米×3米、4米×3米,亩栽植60~80株,果园郁闭,通风透光性差,产量低,品质差,经济效益低。由于植株栽植密度不合理,不利于机械操作,肥水管理、花果管理、病虫害管理等生产环节费工费力。

(2)树形不合理。树形多为纺锤形,树冠高大,树体结构不合理,营养生长大于生殖生长,造成管理不便,加之农村劳动力转移和老龄化,喷药、套袋用工量大,果农管理水平低。

(3)品种老化。平陆县苹果市场品种单一,市场竞争力不强,早熟品种以嘎拉为主,约占苹果总面积的25%;中熟品种偏少,约占苹果总面积的5%;晚熟品种以红富士为主,约占苹果总面积的70%。全县苹果大面积上市时期偏晚,在10月上旬,多为红富士苹果,口感以甜为主,均为红色品种,难以适应国内、国际市场上消费者对不同口味的需求,也不利于均衡上市和形成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4)土壤有机质下降。由于多年来长期灌溉和清耕制的沿用,破坏了土壤团粒结构,造成土壤板结,通气、透水性差。长期单一地偏施化肥,忽视有机肥和农家肥的使用,不注重果园生草,导致有机质含量降低,树体营养缺乏,树体变弱,抗逆能力逐年减弱,近年来,在果树开花期多发生霜冻,造成连年减产现象。

(5)病虫害危害严重。由于土壤营养严重失衡,树体免疫力下降,老果园往往出现苹果树腐烂病、早期落叶病、粗皮病危害严重现象。为降低病虫害的危害,果农会去除病害枝,造成树体“缺胳膊少腿”,个体不能达到最大的生产效益。

(6)管理水平低下。果农年龄偏大,不易接受现代的管理观念,现代化管理技术掌握不够,管理粗放,加之老果园本身条件限制,配套技术不到位,如节水灌溉、防雹网等基础设施,杀虫灯等病虫害无害化防治设备等,使果农依旧沿用传统的果树管理方式,果品产量少、品质差、效益低。

二、

(1)新栽植模式。结合高接换优,对中低产果园隔株或隔行进行一次性间伐,间伐可结合病树、弱树、死树进行选择性调整,行株距6米×5米,亩栽植株数控制在30株内,果园通风透光性好,利于机械操作。

高接换优当年间伐改接果园

(2)调整树形。选用树体健壮、树干光滑、根系发育良好的果树,采用原树干留60~80公分高,一次性改接,在盛花期进行插皮嫁接。改接1年后,对生长枝条进行去枝、拉枝管理,主枝与树干夹角为60°,树形调整为“低干Y字形”,该树形便于果农进行果树管理,省工省力,高接换优3~4年挂果,提早结果丰产,达到改形和经济效益兼顾的目的。

(3)引进新品种。根据平陆县海拔进行品种的选择:海拔700米以上,推荐栽植烟富8、烟富9、烟富10、响富,此类品种为红色品种,表光细腻,上色均匀。中原地区海拔500~700米,早熟品种推荐秦阳,秦阳比嘎拉早上市10~15天,可及早抢占市场;中熟品种推荐名月,该品种为绿色品种;晚熟品种推荐维纳斯黄金,该品种为黄色品种,品质极优,香脆甜。通过对品种结构的调整,既满足了不同时期的市场需求,又满足了消费者对不同口味(甜、酸甜)和不同颜色(红色、绿色、黄色)多样化的需求。另外,不同品种的同时引进,加快了全县苹果品种更新换代速度,尽早优化品种结构。

(4)土壤改良。高接换优进行间伐后,离树干60公分外,利用机械进行满园深翻,深度不低于70公分,通过土壤改良,提高土壤透气性和保水保肥能力,为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环境。

(5)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新改接树刮粗皮,树干涂白;后期管理过程中推荐进行无害化防治,包括使用太阳能杀虫灯、粘虫板(带)、矿物源农药石硫合剂、波尔多液等。

(6)提高果农管理水平。在完善果园基础设施的基础上,通过培训,提高果农的管理水平,包括果园土肥水管理、花果精细管理、果实套袋、无公害病虫害防治、果园种草覆盖、铺设反光膜、果实分批采收、产后处理、贮藏销售、技术服务网络建设、专业合作社和品牌建设等内容,全面提升苹果产量和效益。